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Gunn, Geoffrey C.;吳玉嫻譯
Title
翻譯澳門:歷史中的知識網絡
Journal Name
澳門研究
Pub. Info
2024年5月, 總第110期, 第1期, 第106-121頁
Link
https://www.macaudata.mo/showbook?bno=j360110
Keyword
澳門;翻譯;中文;歐洲語言;翻譯從業者;知識網絡
Abstract
澳門是亞洲最早出現並蓬勃發展中歐語言互譯的地方。追溯到澳門建城之初,歷史學家論述了中歐語言互譯在澳門出現並發展這一過程的幾個階段,從臨時聘用包括傳教士在內的通事開始,到近代成立作為政府部門一部分的翻譯官公所(1865),再到1915年成立第一所(正規)翻譯學校——譯學館。然而,在政府之外,一直到現在,有關澳門的知識生產都是由個人完成的,這些人中有漢學家、西方語言大師,也有業餘愛好者。因此,澳門可以作為翻譯研究的一個合適的試驗場(而翻譯研究本身就是一個處於多個學科交匯處的領域),也可以作為對貿易和治理的實際情況進行縱向研究的試驗場。考慮到中葡雙語政策已被寫入《澳門基本法》,本文試圖喚起人們對澳門歷史上知識網絡的關注,特別是對翻譯和口譯問題的關注。 段落標題: 1. 第一階段:始於十六世紀的通事(Jurubaças)/傳教士/語言 1.1. 傳教士翻譯 1.2. 清代澳門地方衙門檔案(1693 -1886) 2. 第二階段:十九世紀澳門的印刷革命與翻譯 2.1. 彼得‧佩林‧湯姆森(Peter Perring Thoms)和榮譽東印度公司出版社 2.2. 湯姆森和翻譯 3. 第三階段:澳門譯務署時期 4. 第四階段:譯學館的興起 5. 第五階段:私人或商業翻譯 5.1. 現代中文譯本 5.2. 從中文翻譯成葡萄牙文和/或英文 6. 最後階段:澳門回歸後 7. 結論 7.1. 作為文化交流的翻譯 7.2. 澳門作為“第三空間” 7.3. 作為工具的翻譯——國家賦權 7.4. 作為知識生產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