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湯開建
Title
東亞國家的大航海活動及其與澳門的關係——以十五世紀末至十七世紀中葉為綫索
Journal Name
南國學術
Pub. Info
2021年1月30日, 第11卷第1期, 第131-144頁
Link
https://ias.um.edu.mo/wp-content/South%20China%20Quarterly/PDF/2021%E5%B9%B41%E2%80%944%E6%9C%9F/2021%E3%80%8A%E5%8D%97%E5%9C%8B%E5%AD%B8%E8%A1%93%E3%80%8B%E7%AC%AC1%E6%9C%9F.pdf
Keyword
大航海時代;東亞國家;澳門
Abstract
真正意義上的“大航海時代”,應是指15世紀末到17世紀中葉東方與西方同事進行的雙向海上運動。離開了東方國家包括中國、日本、琉球、朝鮮、泰國、滿剌加、越南等在這一時期大規模的海上活動,所謂的“大航海時代”根本無法構成。從東方而言,中國、日本是參與大航海活動的主要代表。中國的“大航海”始於明朝成化、弘治以後。為了謀生,東南沿海地區的民人私自下海,遠帆通番,最初都是海商。當明政府禁止通商時,他們就轉為海盜;而互市貿易開通之時,又都變成了海商。他們北上日本,南下南洋,甚至遠至印度半島的古里、瑣里(即葡屬印度)一帶,張開了為利甚巨的海上貿易。這些屬於民間的中國海商集團規模都很大,嘉靖時期是號稱“海上之王”的王直集團,崇禎時期是鄭芝龍集團。16世紀中葉以後,南海首先進入東亞海域大航海活動的巔峰期,其貿易熱潮也順勢擴大到東海,甚至北進日本海域,南下東南亞海域。在這些區域內,華人(包括華裔琉球人)、日本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蘭人的海商聯結起來,結合為一體,構成了東亞海域內龐大的貿易網絡。澳門港口的誕生,與東亞海商勢力發展的鼎盛期有直接關聯。歐洲列強在東亞海域的爭雄鬥勝,都是以打開中國廣袤市場、開展與中國的自由貿易為主要目標的;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在中國周邊尋找一個據點。葡萄牙人出16世紀初開始,經過長達四十餘年的周折,最終選擇澳門作為遠東貿易的根據地。它創建為國際貿易港口後,得益於明朝政府實行一套機動靈活的“上省”“下澳”制度,將澳門這一孤懸海島的港口與廣州這一中國南方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緊密地鉤連在一起。不管海上風雲幻變,中國南大門海域的對外貿易始終能保持一種穩定的開放狀態,澳門因此也成為了廣州港的外港。由於廣州、澳門構築的華南貿易中心是東亞及東南亞內部貿易網絡的總樞紐,以此為外廷,又形成了平戶、長崎、那霸、大員、馬尼拉、巴達維亞、萬丹、帝汶、阿瑜陀耶、北大年、會安等港口為中心的廣褒的東亞——東南亞貿易商圈。這些貿易商圈和貿易網絡中的大航海活動,推動了這一時期第一次全球性的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碰撞。 段落標題: 1. 15世紀末到17世紀中葉東亞國家參與的大航海活動 2. 15世紀末到17世紀中歐洲國家在東亞海域的大航海活動 3. 15世紀末到17世紀中葉東亞海域大航海活動與澳門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