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方維規
Title
"形成的"和"做成的"——重評滕尼斯《共同體與社會》
Journal Name
南國學術
Pub. Info
2019年5月20日, 第9卷第2期, 第328-341頁
Link
https://cchc.fah.um.edu.mo/wp-content/uploads/2019/12/15.-%E6%96%B9%E7%B6%AD%E8%A6%8F.pdf
Keyword
滕尼斯;共用體;社會;本質意志;選擇意志
Abstract
在近年來國際學術界熱議"社群主義"亦即"共同體"之時,一個曾被長期遺忘的社會學大師及其學說又被重新發現。德國現代社會學的奠基人滕尼斯的傳世之作《共同體與社會》(1887),不僅是德國社會學界提出的第一個大的綜合體系,也是歐洲第一部嚴格意義上的社會學著作和現代社會理論的正式登場。在西方語言中,"共同體"與"社會"原本就是同義詞,可以追溯至古希臘。滕尼斯開創性地將"共同體"與"社會"作為對立概念引進社會學語彙,因此而成為政治哲學、社會哲學中重要的關鍵詞設置者。他的追求是,從哲學層面為年輕的社會學提供概念工具和思考範式,用明確的概念設置及其闡釋來精準把握社會現實的兩極,即自由的、資本主義的"社會"與歷史形成的"共同體"。滕尼斯借助共同體與社會之顯赫的二元框架來敘寫傳統與現代的對立,盡力從這兩個頂層概念來把握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他的批判性社會哲學把社會性概念分解為"做成的"社會與"形成的"共同體:共同體是持久的、真正的共同生活,社會祗不過是暫時的、表面的共同生活。因此,共同體當被理解為活的有機體,社會則是機械的聚合和人工製品。與此相對應,他區分了兩種"人之意志",即共同體之實在的、自然的"本質意志"與社會之思量的、人為的"選擇意志"。對於意志形式的探索,是《共同體與社會》試圖向人類學方向拓展社會學的核心部分。無論是共同體還是社會,無論是本質意志還是選擇意志,都是理想型概念,旨在強化概念和結構性分析。在滕氏"共同體——社會"理論中,共同體的本質是人的整全性,社會的本質則是人的殘缺性。當人類步入"半現代"(貝克語)的今天,重新評價滕尼斯的著作亦即共同體思想,無疑仍能夠見出其現實意義。 段落標題: 1. 一個曾被長期遺忘的大師及其學說 2. "共同體"與"社會"概念小史 3. 滕尼斯開創性的二分模式:共同體 4. "有機的共同體"與"機械的社會" 5. "選擇意志"與"本質意志" 6. 理想型概念的認識功能 7. 滕尼斯理論在西方的不同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