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鄧曦澤
Title
民主侵略論——永久和平視域下的民主困局
Journal Name
南國學術
Pub. Info
2016年10月20日, 第6卷第4期, 第674-685頁
Link
https://cchc.fah.um.edu.mo/wp-content/uploads/2018/01/14-Deng-Xize.pdf
Keyword
民主;侵略性;資源稀缺;國內矛盾;國際矛盾
Abstract
永久和平是人類的夢想。在古代中國,"天下大同"觀念的基本內涵就是永久和平;在德國,康德則明確提出了"永久和平論",認為民主國家之間很少或不會發生戰爭,這意味着民主是促進永久和平的唯一製度選項,雖然東西方均有不少學者對該理論進行了批駁,但他們主要是直接從國際政治視角——民主的國際表現——來切入的,而這樣很難有效否定"民主和平論"。實際上,民主國家的國際表現(或國際政治特徵)是其國內表現(或國內政治特徵)的邏輯延伸,其侵略性是國內政治的延伸,是國內矛盾(資源稀缺困局)轉化為國際矛盾的結果,所以,批駁民主和平論更有效的思路應當時:基於"資源稀缺性+民主制度+民眾需求"的基本假設,先考察民主制度的國內表現,在考察其國際表現,從而證明民主國家具有侵略本性。為了滿足國內民眾對福利提高的要求,民主國家對資源的消耗越來越大,因而,民主總是傾向於越來越"昂貴的民主"。但由於資源稀缺,導致國內資源需求增加與國內資源稀缺之間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民主國家不得不向國外攫取資源,將國內矛盾轉化為國際矛盾。當世界資源日益枯竭或遇到其他原因如國際政治衝突,民主國家無法通過包括國際貿易和商談在內的和平手段獲取資源時,它就會採取武力掠奪資源,導致國際衝突,包括與民主國家和非民主國家的衝突。這意味着,民主國家是具有侵略本性的。不過,這種侵略本性是一種邏輯可能性,並非隨時都會表現出來。當資源稀缺問題尚不嚴重時,民主國家未必會侵略。但是,當資源稀缺問題嚴重且無法通過和平手段解決時,祗要時機成熟,如民主國際自認為對外侵略的勝算較大時,其侵略本性就會表現出來。 段落標題: 1. 關於"民主和平論"及其當前研究之不足 2. 民主自足性與穩定性困局的經濟根源 2.1. 古希臘海盜蘊涵的侵略機制 2.2. 定義和理論假設 2.3. 昂貴的民主:民主制度蘊涵的利益傾向於資源稀缺性的矛盾 3. 發展不平衡導致發達民主國家對不發達民主國家的侵略 4. 民主國家對外侵略的邏輯必然性與現實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