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李志文;陳乾煒
Title
幹部異地任職交流對於地方治理的影響——基於當地主管視角的研究
Journal Name
國際人文社科研究
Pub. Info
2022年6月, 第1期, 第108-140頁
Keyword
金融副省長現象、官員交流、高管特質、經濟成效
Abstract
2019年,“金融副省長“一詞被列入銀行業十大關鍵字,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作為中國官員交流的新衍生,近年來金融圈頻頻出現“跨界”現象,一批來自銀行系統或金融監管機構的高管“空降”至地方擔任主管金融事務的領導幹部,被媒體稱為“金融副省長”。截止2021年4月20日,我國大陸31個省市自治區共有18位“金融副省長”在任,其中有16位是在國家主動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攻堅戰之後任命的。我們不禁要問:中央陸續派遣年輕、高學歷、具有豐富從業經驗的金融高管至地方政府擔任副省長這一要職,其背後用意是什麼?金融高管前往地方任職給當地帶來的經濟成效有哪些?本案例對比分析了國家任命“金融副省長”的目的以及其上任後所取得的成績,同時參考公司高管特質對公司經營績效影響研究的成果,剖析不同官員特質對地方治理的可能影響,為我國未來官員的任命交流機制提供了借鑒。 段落標題: 1. 任命“金融副省長的”背景、目的及順序 1.1. “金融副省長”的任命背景 1.1.1. 地方政府債務問題 1.1.2. 互聯網金融風險不斷上升 1.1.3. 國內經濟面臨較大壓力 1.2. “金融副省長的”的任命目的 1.2.1. 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 1.2.2. 補齊各省經濟發展的金融短板 1.2.3. 促進當地經濟高品質發展 1.3. “金融副省長”的任命順序 1.3.1. 從時間上看 1.3.2. 從地域上看 2. 經典案例 2.1. 王岐山化解“廣信”和“粵海”債務問題 2.2. 王江促進江蘇省金融健康髮展 2.3. 歐陽衛民加快廣東省金融改革創新 2.4. 朱鶴新助力四川省打造西部金融中心 3. “金融副省長”的個人特徵與成長路徑 3.1. 個人特徵 3.1.1. 年輕化 3.1.2. 高學歷 3.1.3. 一專多能 3.2. 成長路徑 4. “金融副省長”的貢獻與挑戰 4.1. “金融副省長”的貢獻 4.1.1. 經濟增長層面 4.1.2. 風險防範層面 4.2. “金融副省長”的挑戰 4.2.2. 工作內容更加複雜 4.2.3. 工作環境存在差異 5. 相關概念及理論依據 5.1. 政府治理理論 5.1.1.西方的政府治理理論 5.1.2. 中國政府治理理論體系 5.2. 高層梯隊理論 5.3. 政策擴散理論 5.3.1. 自上而下的層級擴散模式 5.3.2. 自上而下的吸納輻射擴散模式 5.3.3. 同一層級的區域或部門擴散模式 5.3.4. 不同發展水準區域間政策跟進擴散模式 5.4. 人才流動理論 5.4.1. 相關理論 5.4.2. 影響人才流動的因素 5.4.3. 人才流動的意義 5.5. 系統性金融風險理論 5.5.1. 我國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5.5.2. 推進以系統性金融風險防控為目標的監管改革 6. 案例集體分析 6.1.發展水準不同的地區之間是否會因“金融副省長”的上任導致其當地金融業發展狀況產生差異? 6.2. 政府治理與公司治理有何聯繫與區別 6.3. 官員變更是否會對地方經濟政策帶來不確定性?其傳導機制與經濟成效是什麼? 6.3.1. 官員更替會給地方經濟帶來不確定性 6.3.2. 官員變更造成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導傳導機制及經濟成效 6.4. 我國未來的官員交流模式是什麼? 附表: 1. 在任的“金融副省長”與“分金融副省長”的個人特徵 2. “金融副省長”到人前後一年的社融增長率 3. 2018-2020年地方政府債務水準 4. “金融副省長”所在省份2017-2020年顯性債務餘額限額比 5. 在任的“金融副省長”上任後地方政府隱性債務變化 6. 在不同任職地區金融增加值增速的比較 7. “金融副省長”在不同任職地區金融開放程度的比較 8. 有無監管機構從業背景對地方政府債務處置的比較 附圖: 1. 各地方政府債務負債率 2. 2011-2016年全國GDP季度增速 3. 金融副省長的任命過程 4. "金融副省長"對地區金融業增加值平均增速的差異影響 5. "金融副省長"到任前後一年的社融增量增長率 6. 官員變更的傳導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