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 Author
- 趙建軍
- Title
- 古代中國“酒哲學”文脈鉤沉
- Journal Name
- 南國學術
- Pub. Info
- 2022年1月20日, 第12卷第1期, 第82-94頁
- Keyword
- 中國“酒哲學”;儒道釋特徵;民族化
- Abstract
- 古代中國的“酒哲學”意識,萌發於公共性的社會意識解體爲個體化的精神創造,即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思想。在秦漢之後的儒、道、釋哲學中,關於“酒哲學”本質及其所關聯的酒文化、酒生活諸方面意涵都有精闢的闡發,因而豐富和改善了民族生活與民族精神的內容構成。儘管儒、道、釋的“酒哲學”認識在中華思想體系中佔比不高,但卻與人的生活和精神態度密切關聯,從而具有很高的理論和現實認知價值。其中,儒家將倫理注入酒哲學,以“仁”“禮”爲本體,注重酒的社會、文化本質與功能。孔子、孟子及其後繼者強調理性對酒功用的制約,從人格修養、道德完善角度,使“酒哲學”觀念趨向系統化和精密化,並推動實現了“酒哲學”認知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道家則從“陰陽交合”觀念來開掘酒的生命本蘊,尤其注重開掘道、趣、意、韻等美學化志向,爲酒魂通達自由逍遙境界提供了理論依據。道家的酒哲學與民間文化、官方文化、士人文化都有深度交融,在隋唐以後對士人影響殊深,成爲中國文人安身立命的重要精神支柱。而佛家“酒哲學”基於中國化的佛理新創,主張“酒性亦般若空”,重視飲酒所致“幻覺”的精神審美奇效,開闢了酒意禪化的新路,在根本觀念上與中國“酒哲學”的情志抒攄傳統耦合融一。從酒哲學在中國的歷史發展看,它曾有過兩次重大變革,一次是宋代,使“酒意識”與“道”“禮”“氣”“樂”統一;一次是清代,對之前偏重於樂化的傾向予以調整和理性化提升,轉向提倡溫柔敦厚的酒俗良風,推動中華民族向務實求真方向發展。從總體上看,這兩次變革不能以自身獨特的存在方式,在意識形態中心之外建立起民族自身的“酒話語個性中心”,顯示了中國人對酒擁有共同的、深厚的集體認知與生活基礎,因而使之能夠充分汲取所有民族的文化思想資源,充分發揮不同民族的個體情志力量,在持存各民族自身生活、文化傳統與標記的同時,也增益了中華民族的統一風貌與特徵。 段落標題: 1. 倫理本體:儒家的“酒哲學”觀念內核 2. 生命意趣:道家“酒哲學”的思想根蘊 3. 因緣幻化:佛家“酒哲學”的理論境界 4. 變革與整合:古代“酒哲學”的民族化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