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劉節
Title
《易經》卦爻辭年代與《易傳》中的辯證思想
Journal Name
南國學術
Pub. Info
2022年1月20日, 第12卷第1期, 第76-81頁
Keyword
周易;卦辭;爻辭;哲學;辯證法
Abstract
《周易》分爲《易經》《易傳》,今人讀此書有三種意義:其一,《周易》中有許多人生哲學,到現在仍有價值。其二,《周易》中的史實多數出於殷周之際到東周中期的史料,研究歷史的人必須知道。其三,編《周易》的人把卜卦這一迷信事越過一神論,直接提高到泛神論哲學思想;把一些人生的大道理,分散地錄在一些卦爻辭中。《周易.繫辭上》說,“生生之謂易”即生命的演變就是易。所以,不論是《周易》的“經”還是“傳”,全都是說“變”的;不論“體”(不易者)、“相”(變易者)還是“用”(簡易者),總起來也都是變的。雖然是變,但也是有原則的,即整個宇宙的運動是有規律的“動”。用這樣的思想去推論易理,是以動爲主的,所以說“變動不居,周流六虛“。在《周易》裏不說永存的體,衹說變動不居的象,而沒有說到不變的道。雖然說神,但這個神是泛神,一定是與物連在一起的。因此,通神明之德的,必定就通萬物之情。這雖不是徹底的唯物論,但比起客觀唯心論還是有進步的。至於《易傳》的年代,就是戰國晚期作《易經》的人所作,至少《序卦》《繫辭》是作《易經》的人作的。因爲,這種思想與戰國晚期的儒家思想相合,尤其是與荀子一派的思想相合。卦爻辭中的資料大都取材於古代卜人的占辭,其中資料大都與卜辭上的史實相合,早的可以溯至殷代晚期,但這四百餘條卦爻辭都是經過作《易經》的人改造過的,因此也包括大量晚周人的語法與思想方式。關於《周易》與儒家學說的關係,《易傳》中的思想往往與《孟子》《中庸》相通,雖然在《孟子》書裏根本沒有涉及《周易》;相反,在《荀子》書裏倒是有幾處涉及《易經》,甚至還有與《易傳》相同的文字。孟與荀的重大不同在於,孟子是以動的道理說心,荀子是以靜的道理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