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郭曉明
Title
明清時期澳門三軌並行課程傳統的形成及其影響
Journal Name
文化雜誌
Pub. Info
2020年, 總第109期, 第32-61頁
Link
http://www.icm.gov.mo/rc/viewer/pdf/10109
Keyword
澳門;明清時期;中小學課程;課程傳統;文化演化
Abstract
學校教育及其課程與澳門文化之間,歷史上一直存在一種互為包含和相互推動的關係。澳門最早的知名教育機構——聖保祿學院創辦於十六世紀,以聖保祿學院、聖若瑟修院和馬禮遜學堂為代表的天主教和基督教學校的課程,是澳門課程傳統中最早、最有影響的一支,它重視宗教、拉丁文、葡文、中文和英文,同時引入科學、體育和藝術課程,對澳門文化的構成及其演化帶來重要影響;十九世紀末華人的蒙學教育及其課程的影響,尤其是以陳子褒蒙學書塾為代表,推動了以蒙學教育為代表的傳統儒家教育向現代教育轉型;而葡文學校及官立學校在十九世紀末形成以重視葡語和葡國文化為特點的課程傳統。此“三軌”課程來到澳門,時間先後有別,影響大小不一,但於十九世紀中晚期齊聚澳門之時,形成了澳門“三軌並行”的課程傳統,三者交相輝映,不僅共同構成澳門文化的不同面向,也成為澳門文化血脈演化的內在動力。 段落標題: 1. 教會學校的課程傳統 1.1. 耶穌會“讀寫學校”的課程 1.2. 聖保祿學院的課程 1.3. 聖若瑟修院的課程 1.4. 馬禮遜學校的課程 2. 官立及葡文學校的課程 2.1. 官立及葡文教育的興起 2.2. 幾所重要學校的課程 2.2.1. “土生葡人新學校”(Nova Escola Macaense)的課程 2.2.2. 澳門商業學校的課程 2.2.3. 利宵中學的課程 3. 華人蒙學課程的革新 3.1. 早期的私塾課程 3.2. 從“鏡湖義塾”到“鏡湖義學”的課程轉變 3.3. “子褒學塾”到灌根學校的課程與教材 3.4. 華商學堂、培基中學和崇實學校的課程 4. “三軌並行”課程與澳門多元的文化脈絡 4.1. 課程與文化的雙向影響 4.2. 課程的區隔與文化的分割 4.3. “三軌並行”課程對文化的具體影響 4.3.1. 西方宗教在澳門乃至東亞的傳播 4.3.2. 中文與中華文化的傳承 4.3.3. 近代科學和專業技術的引入 4.3.4. 葡語教育及其傳播的尷尬 4.3.5. 英語的傳播及其文化後果 4.3.6. 對現代體育的影響 4.3.7. 對藝術的影響 5. 總結 附表: 1. 馬禮遜學校第一班學生課程表(1839-184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