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梁舜欣
Title
十八至十九世紀澳門教育的世俗化及公共教育的興起對澳門土生族群身份認同的影響
Journal Name
文化雜誌
Pub. Info
2021年, 總第111期, 第90-108頁
Link
http://www.icm.gov.mo/rc/viewer/pdf/10111
Keyword
澳門;世俗教育;公共教育;語言教育;澳門土生族群
Abstract
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澳門多樣教學機構的出現以及教學課程、教學語言和教學主體的變化,對澳門土生族群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762年之前,澳門的學校和教育基本由以耶穌教會為代表的天主教會壟斷,天主教信仰是澳門土生族群最重要的自我識別文化符號;1784年,遣使會接管聖若瑟修院的管理和辦學後,修院開展世俗教育,並培育出一批土生葡人文化精英;十九世紀中葉起,澳葡政府成立了一批官辦學校並開始關注澳門的公共教育和葡語教育,加強了澳門土生族群對葡萄牙文化和葡語的認同;馬禮遜學校作為新教教會學校所體現的公共性及其課程中對西方科學和英文的重視,影響了鴉片戰爭後澳門土生族群開辦的私立學校課程設置和教學主體,這一時期,澳門土生族群也開始運用教育來構築其族群認同,並緩解族群內部社會分層所帶來的矛盾。在此過程中,教育不僅影響了澳門土生族群對自身不同文化身份的強調,更幫助他們進行社會身份的轉變。 段落標題: 1. 澳門教育的世俗化與土生族群文化精英的培養 1.1. 聖保祿學院與聖若瑟修院的語言教育 1.2. 聖若瑟修院世俗課程的開展 1.3. 土生族群文化精英的培養 2. 澳門公共教育的興起與對葡語的推薦 2.1. 澳門官辦學校與公共教育的興起 2.2. 澳葡政府推薦葡語的嘗試 3. 全球化影響下澳門的新教學校與商業學校 3.1. 澳門第一所新教學校 3.2. 澳門土生葡人教育協進會與澳門商業學校 4. 十八至十九世紀澳門教育發展對土生族群的影響 4.1. 聖若瑟修院——澳門土生族群的“教育遺產” 4.2. 公共教育的發展與平等的受教育機會 4.3. 大英帝國的擴張與馬禮遜學校的文化傳遞 4.4. 教育帶來的選擇與機會——澳門土生族群對教育的利用 5. 結論 附表: 1. 1878年的澳門人口與識字率 2. 1878年澳門非華人人口中土生族群與葡萄牙人的識字率 3. 1878年澳門10歲以上土生族群與葡萄牙人的識字率 附圖: 1. 江沙維神父用中文編寫的拉丁文文法書《辣丁字文》書名頁(圖片來源:作者於2017年9月攝於澳門聖若瑟修院) 2. 伯多祿編寫的廣東方言指南書《教話指南》封面(圖片來源:作者於2017年9月攝於澳門聖若瑟修院) 3. 伯多祿主編的《中文會話及書寫手冊》第一部分“中文書寫”第二卷書名頁(圖片來源:作者於2017年9月攝於澳門聖若瑟修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