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萬明
Title
北京毛家灣明代瓷器坑的歷史真相——兼論正嘉之際中外關係轉折與文化變遷
Journal Name
南國學術
Pub. Info
2021年10月30日, 第11卷第4期, 第595-608頁
Keyword
毛家灣;出土瓷器坑;明武宗;豹房;政局更迭;雙重閉關
Abstract
2005年,在北京市毛家灣,考古發現了一個有百萬餘片的明代大型瓷器坑。考古學者得出的結論是,形成於正德年間的垃圾場。但是,站在歷史學視角觀察,作爲重要的歷史遺存,“垃圾場”之說顯然低估了它所承載的歷史信息。從時間節點看,瓷器坑形成於明武宗正德年間(1506—1521)。明武宗朱厚照是一個離經叛道的皇帝,死後無子嗣,繼位的嘉靖皇帝是由外藩進京。正德嘉靖之際的政局更迭,包括革除武宗朝弊政與嘉靖大禮儀,帶來了剧烈的人事大變動。革除弊政的結果是,豹房公廨群體新權貴及其龐大的役使人群被驅逐。這涵蓋了七類人群:親信宦官;邊將官軍;豹房各種服役人員;豹房及城內毀棄各寺院僧人;豹房及其相關皇莊、皇店商業活動人員;豹房相關城內居民的離散人員;來華外國使節與來自絲綢之路中轉站的少數民族首領等;再加上因大禮議被驅逐的朝臣及其親屬,統而計之,粗估爲二十餘萬人。毛家灣的大瓷器坑,見證了這一龐大的多元群體的消失過程。他們作爲曾經在北京生活的外來人員,在非正常離開北京甚至離世以後,其日常的瓷器用品被大量廢棄是可以想見的。這些瓷器不屬於細軟可以帶走,而且大量被打碎的瓷器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瓷器主人是非正常離開的。如果每人所用瓷器以一件計,有二十餘萬件;如果被打成碎片,以一件爲五片計,即可達到一百餘萬片。由於瓷器坑與武宗豹房的宮外建築群在同一區域內,明顯具有就近填埋的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正嘉之際的16世紀初,正是全球化開端的重要節點,不僅西方葡萄牙使節從海上絲綢之路來華,而武宗弊政也多與永樂遷都以來明宮廷中的陸上絲綢之路外來文化影響相關聯,因此,清除弊政也導致了“閉關”的發生,深刻影響了陸海絲綢之路的際遇和中外關係的正常發展。此外,在嘉靖皇帝眼裏,明武宗的尚武、崇佛、狩獵、玩樂、放蕩、經商等,都與外來風尚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他繼位後的宮中風尚大改,篤信道教的他轉向了回歸傳統文化。 段落標題: 1. 北京毛家灣發現的明代大型瓷器坑 2. 毛家灣明代大型瓷器坑探源 3. 毛家灣明代大瓷器坑的延伸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