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劉清平
Title
維特根斯坦前期哲學中的事實與價值悖論
Journal Name
南國學術
Pub. Info
2021年4月30日, 第11卷第2期, 第165-176頁
Keyword
維特根斯坦;事實;思維;邏輯;語言;價值
Abstract
作爲分析哲學的創始人之一,維特根斯坦受到不少學者的追捧,努力從字裏行間挖掘他的微言大義。然而,超凡脫俗的天才神童也會陷入凡俗性的內在悖論。以他的早期代表作《邏輯哲學論》爲例,他特別強調了事實、思維、語言在邏輯結構中的內在同一,主張衹有指向事實的邏輯思維纔能通過命題清楚明晰地表述出來;但由於忽視了認知需要、非認知需要把事實與價值聯結起來的樞紐作用,卻將兩者截然割裂開來,結果在種種自相矛盾中陷入了內在悖論。其一,在有關事實、思維和語言關係的概念闡釋中,他很少給出精準的界定,結果造成了一些彼此歧異的理解和譯讀。他經常抱怨自己的見解被誤解或歪曲了,卻沒有意識到,即便他的經典結論"對於不能言說的東西必須保持沉默",也經不起嚴格的語義分析;因爲,對"不能"言說的東西,原本就沒必要令人"必須"保持沉默。實際上,這個結論衹是以用詞不當的方式,表述了學術研究的一條原則:對那些能夠言說、自己卻說不清楚的東西,身爲學者必須保持沉默。其二,他不加論證地恪守事實與價值的二元對立架構,武斷地主張"善""美"這些非認知的神秘意義位於世界之外,也無法通過命題清晰地表述出來,卻沒有意識到,如果像他自己強調的那樣,"世界和生活是一回事",人生在世的價值意義也永遠是位於世界之中的,不僅能夠通過"需要—想要—意志"的中介從人生在世的各種事實那裏間接地推出來,而且還能通過"有意思"的命題清晰地表述出來。其三,他雖然承認了正確的認知具有位於世界之中的"真值",卻沒有意識到,這種認知性價值同樣來源於求知慾這種特定的認知需要,因而人們衹要能單純基於好奇心,把"善"美"這樣的非認知價值當成事實來描述,就完全可以通過命題把它們的本來面目清晰地表述出來,並且讓倫理學、美學、邏輯哲學也成爲嚴格意思上的"科學"分支。因此,倘若依據他提出的"思維和語言同一"理念,批判他前期哲學有關事實與價值關係的見解,或許可以說,雖然他要求人們對說不清楚的東西必須保持沉默,但他主要是因爲自己沒想清楚的緣故,纔說不清楚這個本來能夠說清楚的問題。 段落標題: 1. 事實、思維和語言 2. 非認知的價值和需要 3. 認知性的價值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