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 Author
- 金進
- Title
- 文化中國、跨界交流與華語比較文學——以“三三”“神州社”爲中心的文學考察
- Journal Name
- 南國學術
- Pub. Info
- 2021年7月30日, 第11卷第3期, 第431-438頁
- Keyword
- 三三;神州社;胡蘭成;余光中;文化中國
- Abstract
- 在1970年代末的臺灣,興起了兩個校園文學團體,一個是成員來自外省第二代的“三三”,一個是創辦人來自馬來西亞華人第三代的“神州社”。因爲歷史原因,造成了他們與中原大地的隔膜,衹能通過唐詩宋詞尋找文化意義上的中國。“三三”的父輩都是隨國民黨遷臺的,“神州社”的先輩則是早年遷居馬來西亞的華族。相同的是,他們都在臺灣接受大學教育;不同的是,他們的身世背景和所受影響,讓他們在文化中國的書寫面向上出現了偏差。也正是這種歧路,造成了雙方不歡而散。這其中的分合所涉及的對“文化中國”理解、文學創作的取向、人事關係的紛爭,全景式展現着1980年前後那個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和東南亞華人在政治與文化、歷史與想象中間的文學立場和展示方式,爲研究華語文學的關聯與互動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個案。“三三”“神州社”的精神導師分別是胡蘭成與余光中——前者因卦臺灣任教,與朱西寧一家結緣;後者因詩南傳,得到馬華詩壇一班年輕人的愛戴。由於“冷戰”氛圍,導致新中國政權與其他華人聚居地溝通受阻,“文化中國”概念應運而生。1979年,以溫瑞安爲首的一群留學臺灣的馬來西亞僑生創辦了《青年中國》雜誌,提出了“文化中國”概念。在“文化中國”的影響下,“三三”與“神州社”表現出了相一致的中國情結、文化保守主義和對昔日中國的懷戀;然而,因爲文化理念和寫作主題的差異,兩個文學社團最終分道揚鑣。“三三”畢竟是一個“老靈魂”的迴光返照,而“神州社”則是一批瘋狂追逐民族本原的熱血青年。值得注意的是,“三三”的創作由於不斷地溢出胡蘭成所框定的義域,最終形成了“三三”文學豐富多彩的面貌。而同一時期,一群多自馬來西亞的僑生組成的神州詩社,則以自己的文學生活詮釋着文化中國的理念。作爲1970年代末期影響臺灣校園文學創作的重要群體,“三三”與“神州社”的文化理念影響了一大批臺灣當代作家,他們成爲日後新時期臺灣文學的中堅力量。 段落標題: 1. “三三”“神州社”的文學精神溯源 2. 文化中國與“三三”“神州社”的文學創作 3. “三三”與“神州社”分道揚鑣的內外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