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胡大雷
Title
文學與節日雙重敍事下的情感基調——屈原精神是如何被弘揚傳播的
Journal Name
南國學術
Pub. Info
2021年7月30日, 第11卷第3期, 第373-381頁
Keyword
儀式;話語;五月端午;屈原精神;傳播
Abstract
屈原以其高潔品質、勇於與惡勢力鬥爭而被後人稱頌。按照東漢王逸的總結,“行義”與“文采”既是屈原生活方式和行爲價值的具體表現,也是屈原精神的原始載體。爲了使屈原精神得到弘揚,後人通過文學敍事、節日敍事等多種話語和行動來傳播屈原精神。文學敍事,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祈禱式話語的運用,以宋玉的《招魂》爲代表,通過家國情懷來弘揚屈原精神;二是再現苦難式話語的運用,苦難是其情感基調,以賈誼的《弔屈原賦》爲代表,通過抗爭社會黑暗來弘揚屈原精神;三是自述式話語,“追愍”是其情感基調,以漢代文人屈原“立言”爲代表,把屈原精神與自我安身立命聯繫起來。節日敍事,則是以全民身體活動的參與,以競渡、禳災等來表達與屈原在一起走向美好生活的願望。士人以多種話語的介入所構成的文學敍事,突出的是諷諫與怨思的筆調情緒,展現出屈原精神的弘揚就是爲了改變某些現實;而節日敍事弘揚屈原精神,則充滿歡快與樂觀,表達着屈原精神弘揚所能實現的願景。兩大情感基調的轉換,就存在於《招魂》《大招》“魂兮歸來”前後的差異。這一雙重敍事與兩大情感基調,凸顯出的文學史意義在於:其一,招魂的祈禱式話語、實地祭弔的再現苦難式話語,原本出自儀式,但一旦生成而定型,則獨立發展;雖然是充滿儀式感但卻是脫離儀式而成爲獨立的文學,說明文學是可以脫離儀式而獨立生成的。其二,文學的魅力與對節日的引領。祭弔屈原、紀念屈原的祈禱式話語,再現苦難式話語,代屈原“立言”式話語,其靈感源泉、構思立意的出發點,都是因屈原感發並承襲了屈原作品而生成話語體系的,屈原作品對其起着引領與規範作用。於是,端午節本有的某些因素就被排斥而遺落了。其三,節日的敍事話語比起“言”的文學話語更強化了情感抒發,擴張了屈原精神的內涵與外延,也爲文學開拓出更廣闊的空間與更廣泛的受眾,產生出許許多多把屈原與端午節結合在一起的作品。其四,節日敍事以其歡快樂觀的基調也對文學產生了另一種影響,即如何滿懷熱情、歡樂地去追求美好理想。 段落標題: 1. 招魂:祈禱式話語與屈原精神的早期宣揚 2. 弔文:實地儀式與再現苦難式話語 3. 代屈原“立言”的自述式話語與文人表現自我 4. 屈原精神的節日敍事 5. 雙重敍事與兩大情感基調的文學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