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 Author
- 王笛
- Title
- 短暫輝煌:威爾遜主義與巴黎和會前後的中國
- Journal Name
- 南國學術
- Pub. Info
- 2021年4月30日, 第11卷第2期, 第271-286頁
- Keyword
- 威爾遜主義;中美新聞通訊社;巴黎和會;芮恩施
- Abstract
- 20世紀初,美國開始在遠東與老牌的歐洲列強競爭,其國內的政治精英也在重新思考美國的國際角色。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總統威爾遜試圖重建國際秩序,認爲美國的對外政策應該與歐洲列強有不同的路徑,即不以領土擴張和利益追逐爲目的,爲他國樹立制度和自由的榜樣,主張廢除秘密外交、保障弱國的獨立以及民族自決等。這些理念,成爲“威爾遜主義”的核心,體現了對美國的新國際角色和建立新國際秩序的設想和追求,實質上是想用制度、道義、意識形態的優勢來取得美國對世界的影響力。威爾遜的執政理念和自由主義思想,在1912年上海出版的《東方雜誌》上便有介紹,即他就任美國總統之前就已引起中國人的關注。當一戰爗發後,威爾遜的和平思想在世界上得到廣泛的共鳴。他堅持美國不能把自己的力量用於壓迫弱國人民和領土的擴張,必須開闢新的道路,用美國的原則建立一個國際新秩序。這一理念及其對未來國際和平的設計,是符合歷史潮流的。“巴黎和會”前後,美國在中國的宣傳活動也非常成功,中國人對美國的歷史、政治、文化有了進一步認識,特別是威爾遜的理念廣泛地被中國人所接受,達到對美國好感度的高潮。然而,威爾遜要實現他的宏大理想,卻面臨相當大的阻力。在巴黎和會上,由於其他主要西方列強和日本的扺制,他沒有信守他的承諾,與日本在山東問題上妥協,使中國直接收回膠州灣的計劃落空,也導致了中國人對美國和威爾遜不信任。美國駐華公使芮恩施當即預計到了這一嚴重後果,美國媒體也群起對威爾遜的政策提出批評。然而,與芮恩施以及美國媒體立即預見到會損害美中關係不同,中國人對美國和威爾遜認識的根本性轉變則經歷了一個緩慢的過程,主要是國人對山東問題越來越感到的切膚之痛以及“五四”之後越來越高漲的反帝浪潮的雙重影響。 段落標題: 1. 引言 2. 一戰後期美國在中國的宣傳活動 3. 威爾遜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4. 威爾遜主義與巴黎和會 5. 芮恩施反威爾遜的妥協 6. 威爾遜主義在中國的命運 7.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