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 Author
- 俞兆平
- Title
- 魯迅創作《狂人日記》探秘
- Journal Name
- 南國學術
- Pub. Info
- 2020年11月30日, 第10卷第4期, 第602-614頁
- Keyword
- 魯迅;《狂人日記》;《群己權界論》;國群;小己
- Abstract
- 魯迅創作《狂人日記》,與嚴復翻譯的《群己權界論》有直接關聯。"狂人"一詞,或來自此書,魯迅熟悉嚴復的譯著,特別是《天演論》《群己權界論》,從中汲取學理精義,建構起初步的學識體系。嚴復譯作中的文言文語詞,傳遞出特定的歷史語境與時代氛圍,在翻譯約翰·穆勒《群己權界論》一書時,重點論析"國群"(多數人)如何對待"小己"(少數人)問題,強調"小己"中一些特立獨行、思想領異者,往往會被"社會、國群、流俗"所箝制、迫壓,最終落敗於由社會意識、群體數量、傳統流俗所聚集起來的合力。當時的魯迅,傾向於嚴復、穆勒的社會矛盾為"小己受制國人"這一要義,接受他們"國群"之暴"較專制之武斷為尤酷"的判斷,同意他們"國群"暴虐的恐怖之處在於"束縛心靈"的結論。而且,其胞弟周作人在1922年創作的小說《真的瘋人日記》中,第一個故事講的就是《群己權界論》中關於個人自由與群體關係的問題,出現"這自由便以自己的自由為界""平民與國家"等提法。因此,魯迅《狂人日記》的主旨,在於批判由小人、庸眾所組成的"國群",對"小己"中"孤獨的精神的戰士"的迫壓、暴虐,而"吃人"的意象則是這一歷史語境中的具體展示與深化。穆勒在書中,深刻揭示了"習俗"的潛移默化,使"國群"的靈魂被束縛,心靈被奴役。而魯迅對這類習俗、傳統所隱含的愚民強力有同感,人為活動並圍繞在"狂人"周邊的那些"陰險的小人""昏庸的群眾",在受封建意識的長久浸淫之後,心靈已被永久束縛,實際上已經死亡,卻還以為自己是"衛道的活人"。然而,到了1926年底,魯迅對底層民眾的看法有了180度轉變,在他心目中,改變中國命運的重任已落在工農大眾肩上了。因此,在1935年如果再點名《狂人日記》的鋒芒所向是"小人"和"國群"中的"庸眾",已與時代需求不符了,所以魯迅纔會在《<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中曲筆解釋:"《狂人日記》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 段落標題: 1. 嚴復譯《群己權界論》中的"狂人" 2. 魯迅與《群己權界論》在觀念上的疊合 3. "小己受制國人"的文學形象典型 4. 對魯迅概括《狂人日記》意旨的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