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 Author
- 潘冠瑾
- Title
- 實踐的代表:對澳門政治代表模式的討論
- Journal Name
- 澳門研究
- Pub. Info
- 2008年10月, 第48期, 第14-39頁
- Abstract
- 段落標題: 1. 研究問題的提出 1.1. 問題提出的現實社會背景 1.2. 研究現狀回顧 1.3. 研究的重點 2. 獨特的代表模式 2.1. 殖民時期立法會的作用與選舉的功能 2.2. 現實的利益代表系統 2.2.1. 利益代表的客觀存在 2.2.2. 獨特的代表體系 2.2.3. 代表體系的實際運作 2.2.4. 代表體系的政治社會作用 2.2.5. 單位政治與社團政治差異 2.2.6. 社團政治的影響方式和程度 2.3. 獨特代表模式:過程的代表而非制度的代表 3. “類法團社團”體系的發展與變遷 3.1. 社團與政黨的另類比較 3.1.1. 功能比較 3.1.2. 組織的結構、活動、意識 3.1.2.1. 社會整會與社會動員 3.1.2.2. 利益綜合與利益表達 3.2. 原有模式有效運作的條件 3.2.1. 興起的主要社會背景不同 3.2.1.1. 社會主要矛盾不同 3.2.1.2. 社會內部代表渠道的結構差異 3.3. 回歸後的變化 3.3.1. 社會和政治制度背景的變化 3.3.1.1. 利益分化導致社會衝突重點的變化 3.3.1.2. 回歸後代議制度的合法化 3.4. “類法團社團”代表制度化的問題 3.4.1. 制度化改變了社團的功能結構 3.4.2. 制度化導致了規範與結構的錯位 4. 關於澳門“類法團社團”代表模式的展望 4.1. 社團代表政黨化的可能性 4.1.1. 社會基礎方面:社會仍未發育成政黨力量形成、維持和增長的源泉 4.1.2. 政治系統方面 4.1.2.1. 政府架構層面 4.1.2.2. 政治制度層面 4.2. “類法團社團”代表與“法團主義” 4.2.1. 政治與社會的制度化分化 4.2.2. 政府職能與自主的構建 4.3. “類法團社團”代表的發展方向 4.3.1. 政府方面 4.3.1.1. 法律制度改革是前提 4.3.1.2. 政府服務能力提高是保障 4.3.2. 社團方面 4.3.2.1. 社團能力建設 4.3.2.2. 社團功能調整 4.3.2.3. 組織現代化 4.3.2.4. 政治意識培育 5. 語結 5.1. 注重過程與注重結果的差異 5.2. 以“結構”的視野去看待社團政治 附表: 1. 單位政治與社團政治比較 2. 四種主要代表模式 3. 社團與政黨功能比較 4. 社團與政黨在組織結構、活動和準則方面的差異 5. 西方發達民主國家的政治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