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張伯偉
Title
名稱•文獻•方法 : “燕行錄”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Journal Name
南國學術
Pub. Info
2015年1月, 第5卷第1期, 第76-89頁
Keyword
燕行錄;中國行紀;文獻;抄襲;方法;漢文化圈
Abstract
摘要 : 從高麗時代直至朝鮮時代末期的六百多年時間中,到中國的使團中有不少人留下了使行記錄;據估計,其總數當在七百種以上。這些資料之受到韓國、日本和中國海峽兩岸學者的日益重視,是顯而易見的。然而,如何看待及使用這些文獻,尚存在一些比較重要的問題,有待各國學者通過較爲細緻的討論,纔能夠取得共識,以期更好地利用。其一是“名稱”問題。現代學者在整理和使用這些文獻時,以“燕行錄”之稱最爲流行,但這不是一個合適的稱謂,應當予以更改。在明代,朝鮮使臣稱此類文獻多以“朝天”命名;明清鼎革之後,以“燕行”爲書名者比比皆是。兩者皆充滿政治意味。從學術研究的角度而言,使用這些帶有強烈政治色彩的稱謂都是不合適的,合適的名稱是“中國行紀”。這是一個較爲中性、客觀的用語,適合於在學術討論中加以運用;而且,追根溯源,此類文獻之祖就是以“行紀”命名的;同時,“行紀”也是現代學術研究中使用的共名。其二是文獻中的問題。其中含有兩類,一在文獻整理,一屬文獻本身。從後者來看,其問題包括雷同、抄襲。以存世卷帙最富的舊題徐有素《燕行錄》十六卷爲例,其中在作者、撰著時間、轉抄以及文獻來源等方面存在大量問題。其三是研究方法的問題。就各國的行紀文獻而言,其中所提供的記錄是新鮮而生動的。這一方面可以讓讀者真切感觸到一幕幕歷史場景,但也有引導研究者墜入某個無關宏旨的片段的危險。因此,研究者更加需要由整體視野,也更需要以“漢文化圈”爲方法。 段落標題: 1. “名稱”的問題 2. 文獻中的問題 3. 研究方法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