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張世英
Title
從“萬物一體”到“萬有相通” : 構建之中的中國文化新形態
Journal Name
南國學術
Pub. Info
2015年10月, 第5卷第4期, 第70-77頁
Keyword
萬物一體;萬有相通;自我;簡單同一;有區別的整體
Abstract
摘要 : 在19世紀中葉的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文化形態可以粗略地概括爲“天人合一”或稱“萬物一體”。“萬物一體”的原始性在於:(1)物我不分,人我不分,把自我湮沒於與自然物爲一體的“一體”之中,湮沒於與封建社會群體爲一體的“一體”之中,從而缺乏自我的個性和獨立性,民主自由難以伸張,任自然宰制。(2)人與人之間很少相互往來、相互溝通、相互理解;對自然也很少認識。由於這一狀態的弊端是人與人、人與物皆彼此不通,因而在進入近現代社會以後,中國文化在人與自然的關係方面不斷克服傳統中將個性自我湮沒於自然整體之中的思想,在人與人的關係方面不斷克服傳統中將個性自我湮沒於封建社會群體之中的思想,取得了不小的進步,但仍有很長的路要走。未來中國文化應當進一步走出傳統的、原始的“天人合一”、“萬物一體”形態,達到一種“萬有相通”之境。與“萬物一體”是相同而不相通相比,“萬有相通”則是不相同而相通。“萬有相通”的現代性含義大不同於“萬物一體”的原始性:(1)自我從人與自然的“一體”之中以及從人與封建社會群體的“一體”之中解放出來,自我的個性和獨立性得以伸張。(2)自我與他人愈來愈多地相互往來、相互溝通、相互理解,有個性和獨立性的人與人之間息息相關,共同構成一個緊密聯繫的網絡整體,此整體不再是天人合一式的“混沌”,而是萬有相通式的“靈通”。現代科技的發達,既造成人與自然間的深層次的相通,也是人與人之間深層次相通的條件之一。“萬有相通”的哲學,是一種既要求重視萬有之各自的個性,又提倡萬有之間的交融共生、平等對話的哲學;既要伸張自我,又要超越自我。此種哲學思想雖然在中國當代文化的各個方面已有不同程度的體現,但作爲一種文化形態還祗是在構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