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Title
東亞歷史記憶(專題討論)
Journal Name
南國學術
Pub. Info
2015年7月, 第5卷第3期, 第5頁
Keyword
東亞;歷史共有;歷史記憶
Abstract
摘要 : 步平認爲,雖然在政治層面圍繞歷史問題的對抗與鬥爭已成爲東亞地區國際關係的標誌性特徵,至今沒有緩解或消除的跡象,但在學術層面的跨國共同歷史研究也在提示人們,對東亞各國間的歷史對話應有期待。因爲,學術研究可以建立相對冷靜的思考空間,保持相對安靜的對話環境,避免極端政治的干預和幾段感情的影響。而歷史學研究重視歷史資料與歷史事實的學術傳統,爲在東亞學者間進行學術層面的對話提供了基本保障;處於學術研究層面第一綫的中日兩國歷史學者長期以來已建立了相對密切的交流關係,能夠創立共同研究的局面。村田雄二郎認爲,在近現代歷史上,東亞國家尤其是日本先後經歷了日清戰爭、日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亞洲太平洋戰爭(簡稱“二戰”)。這四個不同的“戰後”,不僅導致日本內政發生巨變,也引發東亞格局產生巨變。日本的戰時體制既形成促進戰後民主化的社會基礎,又與日本的軍國化及對外擴張融爲一體推而進之,唯一例外的是第四個“戰後”,在“和平與民主主義”理念下推行了沒有軍擴也沒有殖民主義的民主化,但日本對“戰後”特別是去殖民地化問題的處理,隨着“冷戰”這一新的戰時體制的出現,完全被非軍事化問題沖淡了,使得帝國時代民主化所內含的殖民地主義責任被忘卻;這既可以解釋爲什麼會出現“沒有敗給中國”、“甲級戰犯的責任是戰敗責任(不是戰爭責任)”等歷史認識,也可以說是戰後日本去殖民地化的局限。裴京漢認爲,近來持續升級的東亞歷史矛盾,與其說是學術領域的爭議,不如說是國家權力或者國家權力巨大影響力背後的普通大眾的民意所向;而民族主義的理念,又對這種國家權力給予凸顯與深化。爲了東亞三國實現和平共榮的目標,構建所需的歷史記憶,摸索創建理想歷史記憶的途徑,各國均須從東亞歷史共同體的角度出發研究歷史,正視和解決歷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防止和克服“狹隘民族主義”借國家政策名義復活,增強“廣泛的民族主義”覺悟。李長莉認爲,日本一些設計得并不準確的輿論調查以及有所偏失的解讀,對兩國媒體和民眾造成誤導,對兩國“國民感情”造成了損害。雖然由於歷史原因,中日兩國國民“歷史記憶”和“歷史認識”存在差異,對兩國國民感情和兩國關係形成阻礙,但在兩國民間仍然存在着深厚的友好感情基礎,特別是日本民間一直有和平人士堅持進行反省戰爭、揭露日本侵華戰爭罪行、致力於中日友好的活動,在日本多地也留存着孫中山革命活動等近代中日友好的遺跡,可以作爲兩國民眾共有的“歷史記憶”。這些都有利於增進兩國“國民感情”,共謀和平友好。當今兩國經濟聯繫愈益緊密、民眾相互來往增多及交流日益擴大,兩國民眾需從“歷史記憶”的相互瞭解和共有做起,向“共同歷史認識”趨近,通過“歷史共有”奠定中日世代友好的“國民感情”基礎,共同開創永久和平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