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龐乃明
Title
因襲·混同·夷狄化 : 拂菻在古代中國的三個面相
Journal Name
南國學術
Pub. Info
2020年7月30日, 第10卷第3期, 第459-470頁
Keyword
拂菻;古代中國;形象;拜占庭;夷狄化
Abstract
摘要 : "拂菻"是繼大秦(羅馬帝國)之後,古代中國關注較多的又一極西大國,學者多將其指向拜占庭帝國。因爲,拜占庭帝國素以羅馬帝國正統繼承者自居,且致力於恢復羅馬帝國的往日榮光,其在東方世界的身份呈現自然具有較爲明顯的羅馬特徵。中國文獻在描述記錄拂菻國時,也往往把它與大秦聯繫起來,拂菻形象因此浸染了相當濃厚的大秦色彩。例如,隋唐時期拂菻的西方大國形象、富麗多寶形象、清明政治形象、正面人物形象、特殊神異形象等、與漢魏時期的大秦形象幾無二致,兩者之間的同質賡續和後先因革清晰可見。但是,中國史籍中的拂菻並不總是指向拜占庭帝國,唐朝記載的某些拂菻已經指向中亞細亞甚至阿拉伯帝國了,這給唐代中國人的拂菻認知造成困擾。更大困擾出現在宋代。北宋元豐年間,另一名稱相同而國情迥異的拂菻國突然呈現在中國人面前,使得宋代中國的拂菻形象變得複雜起來。與唐代相比,宋代拂菻至少在地理位置、對華交流、氣候特徵、服飾樂舞、政治法律、物產風俗、外交風格、貨幣制度等多個方面顯著不同。這既爲宋代及其以後的拂菻認知帶來紛擾,也爲元明時期的拂菻形象建構留下豐富歷史資源。元明兩代不僅指出了唐宋拂菻的顯著差異,認爲兩個拂菻並未指向同一國家,而且順勢將所有拂菻知識雜糅在一起,並把拂菻打造成一個綜合唐宋認知、兼具時代特色的想象共同體,使拂菻綜合疊加的混同形象逐漸凸顯。由於與西北胡人的多重關聯,古代中國的拂菻形象在傳統對外觀念作用下,更多表現爲日漸下行的夷狄形象。它被納入中國主導的華夷秩序之中,其人物品格、音樂舞蹈、貨幣形制等快速夷化,還被渲染成朝貢四夷的普通一員。隨着"醉拂菻"與拂菻獅子圖等藝術形象的流行與固化,"拂菻"已逐漸演化爲表徵番胡的文化符號,拂菻國也慢慢淡出中國人的視野。古代中國從關注拂菻到淡忘拂菻,不僅反映了拜占庭等西方帝國在東方世界的現實影響,而且折射出西方世界在中國天下秩序中的虛擬地位和文化意義。 段落標題: 1. 昔日大秦形象之延續 2. 另一拂菻形象之混同 3. 日漸下行的夷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