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陳衛平
Title
明清之際中西文化比較中的三對矛盾
Journal Name
南國學術
Pub. Info
2019年11月20日, 第9卷第4期, 第573-581頁
Keyword
明清之際;中西比較;三對矛盾
Abstract
摘要 : 明清之際的西學流播,引發了第一次中西文化比較,這其中存在三方面的矛盾運動。其一,在認識兩者同異上,蘊含著時代性與民族性的矛盾。傳教士帶來的西方科技,有相當部分是文藝復興以來的近代科技,與中國傳統科技既有時代性差異,同時也有民族性差異。徐光啟的“欲求超勝,必須會通”看到了這兩個方面。然而,明清之際大多數科學家、思想家在價值信仰領域排斥天主教,因而在把西學作為包括科技和天主教的整體與儒學比較時,對如何既不“詎忍棄儒先”而又“幡然西說攻”而困惑,徘徊在時代性與民族性之間。其二,在評價兩者的優劣上,蘊含著工具價值與內在價值的矛盾。最初認同西學的一些科學家認為,西學的科技和天主教應當“並說之,並傳之”,體現了工具價值與內在價值的統一;後來大多數科學家乃至一般士人,都是肯定西方科技而否定天主教,即所謂的“節取其技能,而禁傳其學術”,這典型地表現了工具價值與內在價值的分離。這樣的分離也表現在對西方科技的評價上,即始終把蘊涵其中的邏輯思維方法僅僅看作科學研究的工具,李之藻揭示出它與經學獨斷論相異的理性自主的內在價值,但在清初“經學復盛時代”不僅沒有得到什麼響應,而且邏輯推理成了經學考據的工具。其三,在結合中西上,蘊涵著“中國化”與“不失真”的矛盾。中西文化結合的本質要求,是將傳入中國的西方文化“中國化”,但是,在這中間又存在著西方文化“失真”的可能性。徐光啟主持修訂《崇禎曆書》,在曆算學領域較好地回應了“中國化”與“不失真”的矛盾;徐光啟之後興起的“西學東源”說,為了遏制對西法“張皇過甚”的傾向,而走向了另一極端,即以“中國化”而遮蔽了西方科技的真相。在天主教問題上,如何使其教義既儒學化(中國化)而又不“失真”的矛盾,始終貫穿其間。“禮儀之爭”的實質是:一方堅持天主教必須儒學化(中國化),而另一方堅持天主教必須與儒學分清界限(不失真)。如此的對峙意味著,明清之際對於這對矛盾的解決最終是不成功的。 段落標題: 1. 認識同異:時代性與民族性的矛盾 2. 評價優劣:工具價值與內在價值的矛盾 3. 結合中西:“中國化”與不“失真”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