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 Author
- 劉清平
- Title
- 社會科學的價值中立何以可能? : 兼析韋伯的事實與價值悖論
- Journal Name
- 南國學術
- Pub. Info
- 2020年1月20日, 第10卷第1期, 第143-153頁
- Keyword
- 韋伯;社會科學;價值中立;認知需要;非認知需要
- Abstract
- 摘要 : 一百年前,德國思想家馬克斯.韋伯針對社會科學研究提出了"價值中立"的原則,試圖藉此維擊社會科學作為一門嚴格"科學"的特定身份。不過,由於受到西方學術界主流觀點的二元對立架構誤導,他卻把事實與價值截然割裂開來,強調科學家的價值評判與ð§事實的理解是無法並存的。這個悖論,導致了他及其支持者很難解答一個關鍵的問題:在社會科學研究的主體以及對象都充滿了"價值負載"的情況下,主體如何才能在學術研究中克制自己的立場、態度、情感偏好、利益趨向,遵守價值中立的原則揭示對象的本來面目,進而獲得關於社會事實的真理知識呢?韋伯的反對者也正是依據這個悖論,認為價值中立的要求對於社會科學來說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幻覺,甚至本身就構成了某種邏輯矛盾。其實,若想實現社會科學的"價值中立",前提是要打破事實與價值的二元對立架構,抓住"需要"這個將兩者聯結起來的樞紐,才有可能走出國內外學術界深陷其中的這座理論迷宮。具體方法有二:其一,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總是依據自己的需要,賦予各種存在的事實以這樣那樣的價值意義;因此,以"需要"為中介,完全可以從事實推出價值。其二,人們的需要可以分成"認知需要(好奇心或求知慾)"與"非認知需要(實利、道德、炫美、信仰)"兩大類,從而讓各種事實以及相關的知識分別具有"認知價值"與"非認知價值"。就此而言,所謂的價值中立,衹是要求社會科學對於非認知價值保持中立(不去評判或訴求對象的任何非認知價值),卻沒有也不可能要求它們對於認知價值同樣保持中立。事實上,儘管社會科學研究的主體以及對象都具有豐富的非認知價值負載,但主體衹要願意將自己的非認知需要懸置起來,就能純粹基於認知需要揭示社會生活的真相,獲得具有"真值"的正確知識,讓社會科學成為一門與自然科學相似的嚴格科學。就此而言,對於社會科學研究者來說,保持非認知價值中立不僅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段落標題: 1. 價值中立問題的緣起 2. 針對非認知價值的中立態度 3. 價值中立的可能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