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劉清平
Title
“主觀”何以變成了“客觀”? : 矯正被西方主流哲學扭曲的概念
Journal Name
南國學術
Pub. Info
2017年1月, 第7卷第1期, 第13-21頁
Keyword
主觀;客觀;認知理性精神;邏輯同一律
Abstract
摘要 : “客觀”和“主觀”是理論誥語以及日常言談中兩個十分常見的重要概念,其核心語義原初分別是指“在人們心理之外存在”和“在人們心理之內存在”。然而,在西方主流哲學倡導的“認知理性”精神的主導作用下,包括康德、西季威克、哈貝馬斯在內的許多西方哲學家,卻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這兩個基本概念的核心語義,外在賦予了它們一些本不相干的內涵。一方面,把“客觀”概念與“理性”“普遍”“必然”“真理”“中立”等概念混爲一談;另一方面,又把“主觀”概念與“感性”“特殊”“偶然”“謬誤”“偏倚”等概念混為一談,從而將許多明顯包含着主觀心理因素,祗不過同時還呈現出普遍適用、必然有效、理性中立、人們無力改變(不可抗拒、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爲轉移)等特徵的東西說成是“客觀”的,甚至還因此在主客二元對立的理論架構中將這些東西排除在“主觀”的範疇之外,結果嚴重違背了形式邏輯的同一律,產生了偷換概念、表述不清等負面效應,並且導致他們堅持的“認知理性”精神本身也陷入了內在的悖論。更爲嚴重的是,在“認知理性”精神推崇“理性”“普遍”“必然”“真理”“中立”而貶抑“感性”“特殊”“偶然”“謬誤”“偏倚”的規範性哲理傾向誤導下,這些哲學家還往往以混淆“是”與“應當”、“事實”與“價值”的方式,賦予了“客觀”和“主觀”這兩個原本祗是涉及非價值實然存在狀態的概念以高下優劣等級之別的價值性應然訴求的意蘊,主張“客觀”的東西要比“主觀”的東西更爲高超或優越,從而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內進一步造成了一系列畫蛇添足、無中生有的理論混亂。有鑒於此,應當回歸“主觀”概念原初意指“在人們心理之中存在”、“客觀”概念原初意指“在人們心理之外存在”的核心語義,通過恪守邏輯同一律來糾正這類濫用概念的扭曲性現象,澄清現行理論話語中那些具有嚴重誤導性的說法。 段落標題: 1. 混淆“主觀”“客觀”概念的三個案例 2. 認知理性精神的誤導效應 3. 扭曲“主觀”“客觀”概念所帶來的負面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