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謝文郁
Title
“敬—誠—忠”情感結構中的儒家仁政
Journal Name
南國學術
Pub. Info
2019年8月, 第9卷第3期, 第431-440頁
Keyword
敬天;誠;忠;君子;仁政
Abstract
摘要 : 從漢至清的兩千多年裏,儒家仁政作爲一種診治制度,長期維繫着穩定而發展的中國社會。儒家仁政是建立在一種情感結構中的政治體制,其中,“敬天”情感是原始性情感。敬天中的“天”是在“敬”這種情感中被理解的。“敬”指向的是一種具有獨立意志的外在巨大力量,人如果順從它,就能得到幫助而變得強大;如果違逆它,與之對抗的結果是禍害和災難。因此,“敬”天中隱含了“畏”天情感。“天”作爲終極存在,是萬物的根源,同時也是宇宙的秩序。當人在敬畏中進入天所命定的秩序時,就能在終極意義確保自己的生存。天作爲萬物起源和秩序命定,也就必然把命定的秩序給予了萬物;人作爲萬物之靈物,因而也就擁有天命秩序。這便是所謂的天明本性。每個人在出生之時就獲得了這一本性,因而內在地擁有天明本性。認識並順從天命本性而生存,乃是人生正道。爲此,儒家要求在“誠”中呈現內在的天明本性,並對它形成知識而遵循之。“誠”是一種內向情感,指向人的內在天明本性。在“誠”中,人不受各種內外觀念的束縛而直指天明本性,從而把人的生存與天命秩序聯結在一起。在“敬—誠”這種結構性情感中,人對天命本性有所認識,進而尋找自己在天命秩序中的位置,按照這個位置要求的職責而做事。這便是忠於職守情感,也可稱爲“忠心”,它指向的是職位(作爲天命秩序的一個環節)。在“忠心”中,人培養出自己的責任意識,並在責任意識中做好本職工作,維護社會秩序。政治學意義上的儒家仁政,正是在“敬—誠—忠”情感結構中運行的,擁有這一情感結構的人便是君子。他們是儒家仁政的行政主體,在實踐中把認識到的天命落實於現實社會秩序中。衹要君子在社會中是政治主導力量,社會秩序就會不斷完善而趨向與天命秩序一致,達到天人合一;一旦君子喪失在社會中的政治主導作用,這個社會就失序而走向混亂。因此儒家仁政的本質是君子主導的政治,是一種責任政治。它始於培養君子,實現於君子群體的形成。 段落標題: 1. “忠心”與責任意識 2. “敬天”與社會秩序 3. “君子”與敬天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