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菲利普•福里斯特
Title
“現代性”之後:先鋒文學的轉向與回歸
Journal Name
南國學術
Pub. Info
2016年1月, 第6卷第1期, 第159-165頁
Keyword
現代性;文學;先鋒派;回歸
Abstract
摘要 : 在17世紀,“現代”首先是作爲“古典”的對立面而出現的,捲入了古今之爭中。然而,“現代”自其誕生之日起,就充滿了模糊與曖昧。在此後的三個世紀中,轉向過去還是面向未來,一直是自詡“現代”的文學所糾結的事情。從波德賴爾、洛特雷阿蒙伯爵,到高喊“必須絕對現代”的蘭波,再到20世紀初的超現實主義、結構主義、解構主義等先鋒派,文學的現代性概念始終在“過去”與“未來”之間搖擺着。現代性包含悖論的一面:“現代性”的概念沒有一成不變的內容,始終是相對的,並且包含着一種未來的或然性;現代性總是在試圖給它定義的話語中消失殆盡。另外,“現代”的意識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它總是會轉向最近的未來,永遠在不斷宣揚新的美;另一方面,它不斷地從現時中無情地逃脫,永遠在爲現時敲響喪鐘,爲同一個美在不斷重複的死亡感到惋惜。“激情”與“憂鬱”從此成了它的矛盾情結的寫照:一會兒,明天的召喚佔了上風,“現代性”披上了英雄主義的、勝利者的外衣,就像先鋒派所做的那樣;一會兒,是對已經溜走的今天的哀婉,於是“現代”的訴求似乎與頹廢主義的哀歎無甚分別。所以,現代性裏就蘊涵着這樣一種邏輯的不平衡,這種不平衡推動着它往前,使得它不可能有任何固定的姿態。現代性的曖昧映射出現代社會本身的捉摸不定,文學包括藝術的現代性總是與不同時期的精神危機緊密相連,也總是可以借助歷史來標記自己的歷史。從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開始,文學界表現出一種對現代性的淡漠,與先鋒范式的決裂。例如,羅蘭•巴特說,“突然間,是否現代對我來說變得無關緊要了”菲利普•索萊爾斯也在探索先鋒文學的危機。另外,還表現出一種擺脫現代主義烏托邦的願望。隨之,文學界出現了一種新的批評話語,堅決地與綫性的、目的論性質的時間概念斬斷聯繫。直至進入21世紀,“先鋒”的概念又重新受到年輕一代作家的青睞。這其中含有盲目的因素,但同樣也證明了“世紀末”的情感和寫作範式正在讓位於“世紀初”的新精神。然而,先鋒的意義正在於,它讓人們堅信,至少在文學的領域,並非一切都已經被說盡,人們還依然有機會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