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胡發貴
Title
從“盡親戚”到“禮新親舊” : 中國古代人倫關係在春秋時期的變遷
Journal Name
南國學術
Pub. Info
2018年4月, 第8卷第2期, 第251-261頁
Keyword
氏族血緣;人倫;親戚;地緣社會;陌生者
Abstract
摘要 : 原始的社群,不論其組成的規模如何,其間血緣是一重要紐帶;進入父系社會後,更爲清晰的血緣關係,使這時的社會組織以血緣爲中心,形成血親群落,血親關係成爲人們彼此認同的先驗基礎。血親組織在本性上就是內化的,先驗就有一種凝聚力。中國古代盛行的“同心同德”“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等觀念,就表現了以血緣爲取向的認同傾向。血脈相連的鏈條,使不同社會身份的人都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也使社會境遇千差萬別的人們,在血緣親情上可以找到平等的共鳴點。也就是說,血緣社會中的成員,容易彼此融洽和親近,因爲大家都是兄弟姊妹,都是“一家人”。也因此,人類早期的血緣社會,決定了他們的社會關係親緣性,人倫基本是反映這種親緣性的“親戚”,無論是從數量上海市重要性上,血緣和親緣人倫都居於顯要地位;在血緣社會裏,“天下盡親戚”。隨着血緣向地緣發展,“盡親戚”的人倫關係中開始出現“陌生者”;特別是周王朝建立後,逐漸將國家打造成一個跨地域的超大政治共同體,使天南地北的人民都有了一個同質化的超越血緣的身份——臣民。到了春秋時期,伴隨着地域化的治理和鄉黨制度的出現以及“尚賢”引發的社會大流動,出現了越來越多非親非故的人,“新人”與“舊人”並列,人倫不再全是親戚,血緣人倫外增添了異邦、異族的“道路之人”,“禮新親舊”日漸成爲一種普遍社會現象。“禮新”表現了那個時代尚賢的社會特徵,滿足了人才天下流動的社會要求,也顯示了人倫關係出現深刻演變,由舊的以血緣、親緣爲中心的社會邁向了地緣社會。過去氏族聚居所形成的姓、宗、族生活格局,慢慢被鄰里鄉黨的地理分佈所取代;鄰里鄉黨中固然有宗族同姓之人,但已難以排除異族共居。鄰里鄉黨之制融入了異族,淡化了血緣關係,凸顯了國家的地域化治理,以及在此治理下日益彰顯的地緣關係。 段落標題: 1. 天下盡親戚 2. 血親之倫 2.1. 人倫所指主要是血緣關係 2.2. 人倫中血親關係居先 3. “道路之人” 3.1. “主、客”之稱 3.2. 路人 3.3. 禮新親舊 4. 鄉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