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胡大雷
Title
"立言":中國古代的一種文化
Journal Name
南國學術
Pub. Info
2020年4月30日, 第10卷第2期, 第326-334頁
Keyword
不朽;立言;口號;傳播;接受
Abstract
摘要 : 在中國先秦時期,人們對"死而不朽"的問題有過多種思考和答案,或以爲"有後""無後",或以爲是否有"法"以遺後嗣,或以爲有無"令名"流傳,最終以"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成爲共識。作爲大夫、士,"立德、立功"談何容易,因此,通過推動對"言"的普遍性重視和以臧文仲爲榜樣,"立言不朽"得到時人認同。魯國大夫臧文仲之所以受到推崇,在於他對現實的"立言"具有預見性,都一一實現了,因而對後世也有借鑒作用,所謂"雖久不廢""理足可傳",於是臧文仲"不朽"。這也讓世人對"立言"的社會功用以及士人的意義有了明確認識,先秦"立言"文化於此發軔。"立言"文化以君王知道自己壽命不永從而以"言"選立聖哲爲背景,以卿大夫、士爲主體,被委託進行文化建設式的"立言",以使君王的生命有所延續;而"君子九能","有德音"者地位提高,可以選爲大夫,如果天下無道,庶人也可議政,進而使士的"立言"習慣開始養成。在先秦時期,士的"立言"以諸子百家爲著。他們各自的"立言",都有其核心價值觀和語言表達策略,這兩者合一,成爲其"立言"口號。例如,儒家的"有德者必有言",墨家的"言有三表",道家的"不言""忘言",法家的"以言去言"等等。由於先秦"立言"文化崇尚""立言"的理論體系,所以,諸子百家的"立言"都經歷了以學術爲政治實踐又回歸學術的體系化、理論化過程,從而實現"理足可傳"。爲了使"立言"得以傳播,先秦"立言"文化呈現爲問政、論辯、遊說、著書等方式;爲了使聽者信服而接受,"立言"者十分注重"談說之術"。先秦"立言"文化形成的標誌在於,"立言"成爲當政者所倡導、"士"習以爲常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價值,成爲一種集體意識。延至後世,"立言"的意味不斷向着文化建設、理論方面邁進。"立言不朽"與朝廷的文化事業、文士個人的當代"貴顯"及生活方式、後世名聲聯繫在一起。這些"立言意味的擴充,表明了先秦"立言"文化的繼承與光大。 段落標題: 1. 對"不朽"——生命延續問題的討論 2. "立言不朽":"立言"文化的發軔 3. 士:"立言"文化的主體及其養成 4. "立言":從口號到理論體系 5. 聽政、論辯、遊說、著書:"立言"文化的傳播與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