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胡大雷
Title
從文藝批評到文學批評 : 兼論先秦樂學轉型與“詩三百”由樂而文
Journal Name
南國學術
Pub. Info
2018年7月, 第8卷第3期, 第455-462頁
Keyword
樂官;樂學批評;轉型;文藝批評;文學批評
Abstract
摘要 : 當《尚書•舜典》論“詩、樂、舞”三位一體,稱“詩、樂、舞”爲遞進關係時,是在說,從抒情達意而言,詩爲初始階段,舞爲高級階段,爲文藝活動的高端化的終結。如此批評,已是文藝批評的雛形,樂官也可以說是以樂學爲專長的文藝批評家。而作爲古代史論開山綱領的“詩言志”,是涵括在文藝批評之中的,文學批評尚未獨立。文學批評脫離文藝批評而獨立,是伴隨着“禮崩樂壞”以及樂學轉型的進程實現的。遠古的樂官,有特殊才華且帶有某種神秘色彩;樂官典掌音樂事務,既是文藝作品的生產者,又是批評家;他們以“樂”從政,如師曠一類的樂官,並實施樂學批評。春秋時期,“禮崩樂壞”的最初顯現,是樂官失職,或不秉公做事,或惟上命是從而不論音樂之義,或衹知演奏而不懂禮儀場合,舊有之樂已“微眇”而“無遺法”,舊的樂學系統已經損壞,新的尚未建立起來,樂官進退失據,樂學面臨着轉型。隨着“禮崩樂壞”進程的加速,士人登上樂學舞臺,老子、孔子、墨子、莊子等都有關於樂的理論闡述。他們對“樂”的意見成爲社會主流,如“音、樂異意”“禮、樂相分”等,樂學理論有了獨立發展的空間。樂學批評也在實現着轉型,即從重“聲”到重“義”,從原先的“聲音之道,與政通矣”“審樂以知政”之類的“以聲爲用”到“以義爲用”。“誦詩三百,弦詩三百,歌詩三百,舞詩三百”四種傳播方式的出現表明,“誦詩三百”佔據了主導地位,外交賦詩的“斷章取義”就是最顯著的例子,“《詩》《書》,義之府也”,已是共識。於是,“詩三百”的批評也開創新局面,由“聲能寫情,情皆可見,聽音而知治亂,觀樂而知盛衰”的“以聲爲用”的樂學批評,轉化爲重在對文字內容的批評,重在對文字創作手法的批評。至此,文學批評由文藝批評中脫胎而初始獨立。 段落标题: 1. “詩言志”與文藝批評 2. 樂官以“樂”從政樂學批評 3. 樂官的失職與樂學的轉型 4. 士人成爲樂學主角 5. 從文藝批評到文學批評的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