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樊浩
Title
倫理道德的“形態”理念與“形態學”理論
Journal Name
南國學術
Pub. Info
2018年4月, 第8卷第2期, 第196-211頁
Keyword
倫理道德;三大模式;形態理念;形態學理論;中國氣派
Abstract
摘要 : 近四十年來,中國倫理道德的學術研究和現實發展被三種模式的合力所驅動:現代化、全球化理念下對西方的“開放——學習”模式;市場經濟、高新技術背景下的“適應——問題”模式;對中國傳統的“反省——緊張”模式。三種模式綜合作用,使倫理道德發展或成爲“學習”西方的“代駕遊”,或成爲“適應”市場經濟的“綁駕遊”,維度缺乏根源於倫理型文化深厚傳統的“自駕遊”。三大模式生成的最大難題是:倫理脫“形”,即失去“精神”的本性及其對於現實的辯證互動力量。20世紀以來的西方倫理學“‘叢林’——寂靜——歸寂”軌跡昭示,倫理道德期待頂層設計和終極關懷;“相適應”下的諸多“問題”昭示,倫理學必須完成經世致用和文化傳承的雙重使命,進行人的精神世界的高遠建構;而倫理型文化的“中國經驗”,則爲難題的解決提供了“中國智慧”。爲此,需要建構倫理道德發展、倫理學研究的“形態”理念和“形態學”理論,即“倫理道德形態”、“倫理道德的精神哲學形態”和“現代倫理學理論形態”。(1)“倫理道德形態”的要義是將倫理道德回歸於“精神”,建立“倫理精神形態”、“道德精神形態”和“倫理道德的精神形態”,其關鍵詞一是“精神”,二是“形態”。(2)“倫理道德的精神哲學形態”的精髓在於從哲學維度“精神”也是“形態”上把握倫理道德的辯證發展。(3)“現代倫理學理論形態”是“倫理道德形態”“倫理道德的精神哲學形態”的理論體系或理論形態,其要義是“倫理道德”必須“有精神”“是形態”,因而需要建立“倫——理——道——德——得”一體的現代倫理學體系。現代倫理學必須有其基於精神哲學的“理論形態”,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黑格爾精神哲學、中國倫理道德傳統是倫理道德的“形態”理念和“形態學”理論的三大資源。由此,可以建構基於倫理型文化的“中國經驗”的倫理道德發展和現代倫理學理論的“中國氣派”。 段落標題: 1. 引言:倫理道德發展的“代遊”與“自駕遊” 2. 歸寂的“叢林” 2.1. “開放——學習”模式 2.2. “‘叢林’——寂靜——歸寂”的西方軌跡 2.3. “中國問題” 3. “適應”中的“脫‘形’”與“失‘態’” 3.1. “適應——問題”模式 3.2. 如何“相適應” 3.3. 何種“問題意識” 3.4. 脫“形”與失“態” 4. 倫理型文化的“中國經驗”與“中國氣派” 4.1. “反省——緊張”模式 4.2. “反省”的“再反省” 4.3. “中國經驗”與“中國氣派” 5. “倫理道德形態”和“倫理學理論形態”的理念 5.1. 三大理論資源 5.2. “形態”理念與“形態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