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 Author
- 楊春時
- Title
- 恩德文化:禮物文化在後宗法社會的變異
- Journal Name
- 南國學術
- Pub. Info
- 2020年7月30日, 第10卷第3期, 第494-507頁
- Keyword
- 禮物文化;中國文化;恩德文化;後宗法社會
- Abstract
- 摘要 : 法國社會學家、人類學家莫斯在考察了原始社會的禮物交換現象後認爲,原始部落及其成員之間的禮物交換是最重要的社會活動,表達了友愛、和平、尊重的情誼,構造了神人、群己混融的社會關係,形成了親和性的禮物文化,它具有贈予性、相互性、神聖性;但進入文明時代後,商品交換、契約關係取代了禮物交換和混融一體的社會關係,理性主導的文化取代了親和性的、蒙昧的禮物文化,禮物社會—文化隨之而解體。然而,在中國,社會、文化的歷史進程卻有其獨特性。進入文明時代後,禮物社會—文化並沒有徹底消失,而是發生了變異,即從神恩到人恩的傳承、轉換。殷商的"鬼治主義"社會主要是神恩主導的文化;周代的宗法社會和禮樂制度也保留了神恩,包括對天的敬畏和對祖先的感恩;春秋戰國時期,神權衰落,"禮崩樂壞",展開了社會文化的改造和重建,神恩變成了人恩;延至秦漢,最終形成了後宗法社會和恩德文化。所謂恩德文化,就是以施恩、報恩來確定社會關係和倫理準則。恩德從家族倫理推廣到社會倫理、國家倫理,形成了孝悌、友愛、忠順等倫理範疇。它的表現形式是,管理者對被管理者的施恩,被管理者對管理者的報恩,從而形成了一種權力關係——在家族領域,是父母對子女、丈夫對妻子、兄長對弟妹的施恩與報恩;在社會領域,是長者對幼者、尊者對卑者,強者對弱者的施恩與報恩;在政治領域,是君主對臣民、官員對百姓的施恩與報恩。從積極方面來說,恩德具有禮物文化的贈予因素,以仁愛調和了社會關係,建立了一個父慈子孝、夫義妻賢、兄友弟恭的家族倫理,敬老愛幼、扶弱濟貧、朋友互信的社會倫理,君明臣忠、官良民順的政治倫理;中國傳統社會之所以維繫幾千年、創造了獨立於世界的文明,就在就這種特殊的禮物文化所具有的凝聚力。從消極方面來說,恩德也改變了禮物贈予的平等性,使施恩者對受恩者擁有了支配性,受恩者對施恩者具有了依附性,進而使統治關係道德化、合法化。在新的時代,要對恩德文化作深入研究,給未來中國的發展提供思想資源。 段落標題: 1. 禮物社會解體的"禮樂文化" 2. 後宗法社會下的"恩德"之產生 3. 恩德:禮物文化重建的基礎 4. 恩德文化的性質和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