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李憑
Title
《北史》再評價
Journal Name
南國學術
Pub. Info
2019年8月, 第9卷第3期, 第494-502頁
Keyword
北朝;李延壽;《北史》;再評價
Abstract
摘要 : 西晉末到隋末之間,中國經歷了從分裂走向統一的曲折過程。這段紛繁的歷史被稱爲南北朝。其間諸多政權均有史家分別記載,但將諸多政權框定在一個歷史系統之中加以撰述的著作直到大一統的唐朝初期纔出現,那就是李延壽編纂的《北史》。儘管《北史》成書之後即受到統治者的讚賞,後來又與它的姊妹作《南史》一起入列中華傳統二十四史,但與此相伴隨的,卻是自劉知幾開始的歷代學者的褒貶參半。如何評價《 北史》,需要從三方面考察:其一,刪削諸史得失。這是自古以來被學術界評論最多的方面。《北史》既然是連綴諸書而成,在文字上必然要刪削改寫。然而,由於視角不同,難免造成行文差異,因而顯現一些刪削不當之處,但李延壽刪削煩冗、增補史料之功是不容抹殺的;《北史》對“小事”“小說”能夠“無所不載”,恰恰反映了北朝社會的特徵,反映了李延壽歷史觀念之先進。其二,把握分合局勢。李延壽將北方四朝作爲一個整體,讓讀者感受到北朝的時代貢獻在於通過對舊的社會與文明的咀嚼消化,在承襲傳統的禮、樂、政、刑等典章制度的基礎上,創造融胡、漢習俗爲一體以適應新的社會結構的政治、經濟制度、從而將不同民族的文化結合起來,奠定爲隋唐大一統文明的堅實基礎。他的編纂工作絕非簡單地在前人基礎上拼湊,而是悉心釐清歷史發展脈絡的結果——凸顯大一統觀念,進而凸顯民族大融合,這正是李延壽超越前人的歷史貢獻。其三,運用家族體例。這是李延壽收到學術界批評的重點方面。然而,這恰恰是對北朝社會現實的反映。這一時期,不管朝代如何更替,許多宗族能够從北魏一直延續到隋朝,一是依靠血脈爲維繫紐帶,二是憑藉文化作爲傳承通道。《北史》中的家傳,反映的正是這種通過家族與宗族的結構以延續血緣和發展文化的史實。李氏父子能夠具備如此恢弘的史學觀念,是因爲他們生活在由隋末戰亂轉折成唐初安定的歲月,是因爲李氏宗族經歷了晉末到隋末的動蕩時代。所以,他能夠將北朝視爲整體加以表述,從而清晰地反映中華民族必然走向統一的歷史大趨勢。 段落標題: 1. 囊括北朝恢宏歷史之作 2. 凸顯北朝時代特徵的史著 3. 父子兩代心血的結晶 4. 日臻完善的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