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 Author
- 劉書辰
- Title
- 對《民法典》第990條第2款"一般人格權"的憲法解讀
- Journal Name
- 一國兩制研究
- Pub. Info
- 2024年10月, 總第52期, 第2期, 第79-100頁
- Link
- https://www.mpu.edu.mo/cntfiles/upload/docs/research/common/1country_2systems/2024_2/07%E5%8A%89%E6%9B%B8%E8%BE%B0_%E7%AC%AC52%E6%9C%9F_%E7%B6%B2%E4%B8%8A%E7%89%88%E6%9C%AC.pdf
- Keyword
- 人格;人格尊嚴;身體;人身自由;一般人格權
- Abstract
- 《民法典》第990條第2款中一般人格權條款的解釋引發了學界熱議,爭議的核心在於:該條款是否應直接移植德國基本法中"人性尊嚴—一般行為自由"的教義學內涵?我國《憲法》第37條、第38條是否可類比《德國基本法》第1條、第2條第1款進行解釋?當前學界傾向於直接移植德國一般人格權理論,忽視了中國憲法語境下人格尊嚴概念的獨特內涵,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在於中國憲法學缺少完整的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整體教義解釋路徑。實際上,我國憲法中的"人身自由"與"人格尊嚴"共同構築了人格權保護的整體框架。"人身自由"強調對人的內在性和倫理性社會關係的保護,"人格尊嚴"則側重人的社會性呈現,是對個體外在特徵和社會地位的維護。《民法典》第990條第2款的一般人格權,應被視為《憲法》第37條、第38條在民法領域的具體化體現,而非簡單移植德國法理論。 段落標題: 1. 引言 2. 人格尊嚴並非天然正當 2.1. 對人格概念的反思 2.1.1. 人格的概念史溯源 2.1.2. 人格的倫理學反思 2.1.2.1. 人格是一種分離性的範疇 2.1.2.2. 人格代表一種總體性的強制並有被濫用的風險 2.1.2.3. 人格概念在法學界造成了一系列混亂 2.2. 對尊嚴概念的反思 2.3. 對人格尊嚴的法學反思 3. 人身自由不是抽象的自由 3.1. 人身自由、人格自由之辨 3.2. 我國法學關於人格權理論的內在裂隙 4. 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的憲法教義 4.1. 人身自由的法教義內涵 4.1.1. 身體是社會和政治的基礎 4.1.2. 身體是人唯一的存在形式 4.1.3. 身體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關切 4.1.4. 身體是現行憲法秩序的起點 4.2. 人格尊嚴的法教義意涵 4.2.1. 人格的法教義內涵 4.2.2. 人格尊嚴的法教義內涵 4.3. 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的整體教義 5. 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的民法適用 5.1. 對一般人格權範圍和具體化方法論的界定 5.1.1. 對一般人格權範圍的界定 5.1.2. 方法論的界定 5.2. 對人身自由的類型化建構 5.3. 對人格尊嚴的類型化建構 5.4. 民法司法實踐如何反哺憲法解釋 6.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