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吳義雄
Title
內憂外患與文化競爭——嘉道年間朝野對基督教的認識與反應
Journal Name
南國學術
Pub. Info
2022年7月30日, 第12卷第3期, 第395-409頁
Link
https://ias.um.edu.mo/wp-content/South%20China%20Quarterly/PDF/2022%E5%B9%B41%E2%80%944%E6%9C%9F/2022%E3%80%8A%E5%8D%97%E5%9C%8B%E5%AD%B8%E8%A1%93%E3%80%8B%E7%AC%AC3%E6%9C%9F.pdf
Keyword
清朝與基督教;嘉慶帝;魏源;梁廷枏;文化競爭
Abstract
清代從康熙末年開始的對基督教“禁教”政策,到嘉慶朝推至極致。嘉慶十年(1805),北京發生了德天賜傳教案,嘉慶帝非常重視查獲的傳教書籍中挑戰世俗統治權力的言論,認爲其教義中潛藏着不可測的政治危機。嘉慶十六年(1811),扶風教案顯現的天主教會組織結構,被君臣視爲邪教作亂的架構或雛形。嘉慶君臣前所未有地開啓了專門針對天主教傳播的立法程序,擬訂嚴厲懲處傳教士、教徒和處分失察或失責官員的規條。這次立法行爲使清朝的禁教政策達到高峰,其出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君臣將天主教看作會帶來政治動盪的“邪教”。這種對“邪教”的戒慎恐懼,持續到鴉片戰爭之後。在外來壓力下,清廷必須將基督教開禁,但君臣對於它的疑懼尚在,不得不籌謀對策。這種複雜心態,在清廷上下的各種討論中明顯表現出來。但在基督教通過條約取得在華合法傳播權利的情況下,清朝君臣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類似於明末清初時期那種對基督教寬容的態度。士大夫階層則開始正視這種不得不接納的外來宗教,並加以學術性探究,在這方面以魏源為典型。鴉片戰爭後,士大夫階層通過對基督教的考察,產生了一種迥異於以往的思想動向,那就是文化競爭意識的萌生。梁廷枏撰寫於道光二十四年(1844)的《耶穌教難入中國說》,可視爲因基督教傳播而引起的文化競爭意識的代表性文獻。該書通過研究當時可見的教會文獻,扼要撮述了基督教的基本教義、教會文獻和興起演變的史實,將基督教文明視爲中國文化的競爭對手。作者著書的目的,是要證明基督教體系無法匹敵中國文化體系。這表明,基督教的全球擴張態勢對他來說構成了一種需要加以探索和瞭解的文化挑戰,由此提出弘揚華夏文化以戰勝基督教的歷史命題。這種意識在明末清初開始顯現,在鴉片戰爭後則演變爲影響近代中國思想文化格局的重要理念。 段落標題: 1. 政治動蕩與嘉慶君臣對“邪教”的戒懼 2. 開放教禁之際的憂思 3. 寬忍與探究:對基督教態度的新趨向 4. 文化競爭意識的萌生 5. 值得注意的思想史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