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董乃斌
Title
中國詩歌敘事傳統在近代的呈現
Journal Name
南國學術
Pub. Info
2023年1月20日, 第13卷第1期, 第81-96頁
Link
https://ias.um.edu.mo/wp-content/South%20China%20Quarterly/PDF/2023%E5%B9%B41%E2%80%944%E6%9C%9F/2023%E3%80%8A%E5%8D%97%E5%9C%8B%E5%AD%B8%E8%A1%93%E3%80%8B%E7%AC%AC1%E6%9C%9F.pdf
Keyword
敘事觀念;敘事傳統;近代呈現;理論表述;創作實踐;詩史互證
Abstract
敘事與抒情,敘事傳統與抒情傳統,作為詩歌(文學)發展的一種內在驅動力,其本身總是隨著時代變遷、社會演進、文體遞嬗,特別是作者與受眾兩大群體的愛嗜好尚之轉移而不斷變化的。“抒”“敘”兩大傳統自從上古萌芽以來,歷經數千年的並肩前行,直到近代,一以貫之地存在、壯大,並在互動博弈中融合和變化著。詩歌敘事傳統發展至近代(約起自1840年前後),在承續既往的基礎上,呈現出一些新的特徵和面貌,但其核心仍在於近代人的敘事觀念。其一,在理論表述方面,以劉熙載《藝概•詩概》對抒情、敘事二者與詩、歌的關係闡釋得最為明晰,從中可見近代學者對抒情和敘事概念的理解運用已與今人基本相同。而劉熙載之前(如葉變)、之後(從陳寅恪到錢仲聯、嚴迪昌),學者們對詩歌敘事及其傳統之意義價值的深刻認識,則既是一脈相承,而又有所發展新變,已在事實上達到將一部文學史視為“抒”“敘”兩大傳統比翼齊飛的認識。其二,在創作實踐方面,由於時代因素的刺激,無論是大眾性、通俗性創作(如竹枝詞、彈詞說唱),還是文化精英們高雅、專業的創作(突出的如晚清國族危亡時期各類文人的歌吟),詩歌的敘事傳統都存在深入發展和繁衍擴大的趨勢。這與整個文學界因應社會變遷而發生的種種演變,特別是城市文化、新聞報導及小說戲劇的繁榮,完全是同步呼應,並且是相互促進的。其三,在研究運用方面,敘事觀念的傳承發展除體現於創作外,必然還要落實於此,最突出的表現是詩歌研究中“詩史互證”法的廣泛流行和深入人心。中國自古以來詩與史就關係密切,並且為人們所熟知。詩史互證從來就是詩歌研究的基本方法。這個方法得以成立,關鍵在於“詩”與“史”都與敘事有關。敘事是歷史敘述的根本,也是詩歌創作的必要依據。詩與史均與一定的歷史事實有關,有均離不開某種形式的敘事,但它們的敘事方式和結果又有種種不同。正因為這樣,研究者才既有參透試史之關係和辨析詩史表現異同的必要,亦有其可能;“詩史互證”之法才會產生,並且不斷發展。敘事觀念在近代的呈現,是敘事傳統中承上啟下的一個重要環節,值得細緻深入地探索。 段落標題: 1. 從理論表述的視角觀察 2. 從創作實踐來體察敘事觀 3. 從研究應用觀察敘事觀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