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 Author
- 干春松
- Title
- 歷史趨勢下的“封建”與“郡縣”之爭——柳宗元《封建論》的前因後果
- Journal Name
- 南國學術
- Pub. Info
- 2023年1月20日, 第13卷第1期, 第67-80頁
- Link
- https://ias.um.edu.mo/wp-content/South%20China%20Quarterly/PDF/2023%E5%B9%B41%E2%80%944%E6%9C%9F/2023%E3%80%8A%E5%8D%97%E5%9C%8B%E5%AD%B8%E8%A1%93%E3%80%8B%E7%AC%AC1%E6%9C%9F.pdf
- Keyword
- 柳宗元;封建;郡縣;朱熹;王夫之;顧炎武
- Abstract
- 唐人柳宗元的《封建論》問世以來,一直受到世人的關注。在20世紀70年代,它還成為政治討論的議題之一。《封建論》從秦始皇議立“封建”的爭論為問題的源起,從秦、漢、魏到唐初的“封建”“郡縣”之爭,追溯該問題引發反复討論的理論內涵和現實政治需求的共振關係,指出郡縣制的確定是歷史之“勢”決定的。因為,任何制度的有效運動,不僅要考察制度設計者的用心,更應關切制度運行的外在社會經濟條件,所以不應該拘泥於制度設計者的身份,而更應該關注制度的執行者。柳文還關注了“封建”“郡縣”哪種統治方式更為持久,以及何者更能體現公天下之心等問題,提出郡縣制才是“公之大者”。《封建論》既是對前人討論的系統總結,又從“勢”“理安”等觀念提升了該問題的理論高度,因而被蘇軾等人認為具有該爭論的“終結”式的理論價值。然而,以張載、朱熹等為代表的宋明時期的理學家,並不認可柳宗元對公私關係的顛覆性認識,認為封建制更能體現天下為公的理念。不過,他們也局部接受了柳宗元對於時勢與製度關係的討論。到了明末清初,王夫之、顧炎武結合柳宗元的《封建論》,深化了對“封建”與“郡縣”關係的認識。王夫之看到柳宗元“勢”論的理論缺陷,提出了“理勢合一”的歷史發展觀,從而對制度建構的社會政治條件與價值追求的關係有了突破性推進。但是,他對郡縣制是以私心而成就公共性的認識,顯然是接受了柳宗元的認識。顧炎武則認識到,“封建”“郡縣”各有所偏,提出了融合“封建”“郡縣”的混合政治秩序的認識。儘管顧炎武制度設計所具有的理想主義色彩並沒有現實化的空間,但卻是理論轉化為實踐途徑的一種嘗試。“封建”“郡縣”的討論,還涉及一個超大規模國家如何處理國家與地方關係等複雜的政治經濟問題。它對人們思考如何吸收傳統的秩序觀念,反思中國當下國家與社會的關係,提供了可資參考的理論資源。 段落標題: 1. 封建制的“價值理念”與歷史的選擇困境 2. 天下是誰人的天下——“封建”與“郡縣”所爭者何? 3. 唐代圍繞封建、郡縣的爭論與柳宗元的《封建論》 4. 歷史大勢與文明走向:《封建論》的價值傾向和理論邏輯 5. 柳宗元《封建論》的判斷堪“當為萬世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