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魯西奇
Title
中國漢唐時期的"海濱地域"
Journal Name
南國學術
Pub. Info
2016年10月20日, 第6卷第4期, 第612-622頁
Link
https://cchc.fah.um.edu.mo/wp-content/uploads/2018/01/08-Lu-Xiqi.pdf
Keyword
濱海地域;濱海人群;生計方式;社會交往;海神信仰
Abstract
"濱海地域"是指瀕臨海洋、居住人群之生計與海洋環境有密切關係或受海洋環境影響甚巨的地區。它包括大陸的沿海地區、沿海諸島嶼及相關水域。在中國漢唐時期,在海冰地域活動着漁民、鹽民、艇戶主要是以捕魚拾蛤、生產海鹽、海上運輸作為生計手段,一般不能自給自足,因而海濱地域的經濟形態是一種結構性短缺的經濟形態。這與農耕人群的生計基本可以自己自助,由此形成的"自然經濟形態"形成鮮明對照,也造就了濱海地域的外向型(或開放性)以及流動性——它促使人們採用各種方式向外界獲取生存資源,拓展生存空間與社會發展空間,從而與農耕人群相對的"封閉性"和"安土重遷"區別開來。濱海人群交往的地方,主要是那些遠離官府政治、經濟控制中心的偏僻港口。這些港口主要通過近海航路將濱海地域聯繫起來,形成獨特的"濱海地域社會"。相對於以陸地農耕人群為主體、以王朝國家的控制體系為中心的社會、經濟、文化體系而言,它在政治控制、行政管理、經濟往來乃至文化表達方面,都顯示出程度不同的疏離傾向。這種疏離的極端表現,是以不同形式"承桴浮於海"的各種人群預計海盜和海盜集團。濱海人群所信仰的海神,主要包括來源於海洋生物或濱海生物的海神、來自海上的人格化女神以及作為海域統治者的海神三類。它們相對獨立於王朝國家的海神祭祀,從而表現為兩國系統並存的局面:前者是立足於濱海看海,並在生活中感受到海的力量和神秘;後者是立足於中原看四方的海,是王朝國家政治空間想像與建構的組成部分。 段落標題: 1. 誰住在海邊? 1.1. 漁民 1.2. "艇戶" 1.3. 鹽民 1.4. 海盜 2. 他們怎樣生活? 3. 他們在哪裡交往? 4. 他們信仰怎樣的"海神"? 5. 漢唐時期"濱海地域"片斷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