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胡大雷
Title
先秦外交"辭令"的出現及其文章學意義
Journal Name
南國學術
Pub. Info
2019年5月20日, 第9卷第2期, 第297-304頁
Link
https://cchc.fah.um.edu.mo/wp-content/uploads/2019/12/12.-%E8%83%A1%E5%A4%A7%E9%9B%B7.pdf
Keyword
行人;外交辭令;飾詞專對;揣摩
Abstract
"辭令",或稱"辭命",先秦時多指外交場合中行人、使者得體的對應之辭。先秦時期"辭令"的生成、出現主要有四種方式:第一是"受命受辭",即使者接受朝廷的命令又接受朝廷所頒發的"辭令"。朝廷有"辭令"撰作的專門官員,或由"令正"之官主持,或由朝廷組織眾人所成,如鄭國"子產之從政也,擇能而使之"的組織撰作;楚國則有觀射父能作"辭令"而被稱為國寶。第二是"飾詞專對",使者"受命,不受辭"。即使者接受君王之命但又沒有接受到君王下達的文辭,在文辭不預設的情況下,需要隨機應答,祗要可以安社稷利國家就行。於是,使者也就成了文章撰作者。所以孔子批評某些人"使於四方,不能專對"。第三是個人騰說靠"揣摩"而生成。春秋戰國時期的士,遠赴他國,以求被用,依靠文辭遊說他國君王。這些遊說文辭的產生,既靠讀書的知識儲備,又要靠"揣摩"對方心思,以提出君王能夠接受的意見。蘇秦起初的失敗與後來的成功,都與讀書、"揣摩"得夠不夠有關。第四是社會力量的虛擬文辭。"揣摩"的根本,就是在確定接受對象情況下的文辭準備,以便"騰說以取富貴"。當揣摩以成文辭形成風氣,就有人代擬"揣摩"成辭以供遊士學習與練習。社會力量為"辭令"寫得好一點而提供資料,虛擬場景,虛擬應對"辭令"。這些人員本與文辭所涉及的事件沒有關係,祗是虛擬應對"辭令",提供如何準備文辭的思路或直接提供"辭令"資料罷了。如此虛擬的"辭令",就應該是現代意義的文學了。由"辭令"的四種生成、出現方式可知,中國古代文辭、文章的撰作,走的是一條由集體到個人、從套語到符合實用、從重在表達自己到重在對方接受、從實用到文章與文學的演進路徑。 段落標題: 1. "辭令"的生成之一:"受辭"與成於眾手 2. "辭令"的生成之二:飾詞專對 3. "辭令"的生成之三:"讀書"與"揣摩" 4. "辭令"的生成之四:社會力量的虛擬與提供資料 5. 餘論:外交辭令出現後的文章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