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陸揚
Title
當代"創傷批評"之緣起——《摩西與一神教》中的遠古記憶
Journal Name
南國學術
Pub. Info
2019年1月20日, 第9卷第1期, 第166-176頁
Link
https://cchc.fah.um.edu.mo/wp-content/uploads/2019/11/14.-%E9%99%B8-%E6%8F%9A.pdf
Keyword
創傷批評;弗洛伊德;摩西;創傷;潛伏期;卡魯斯
Abstract
當代"創傷批評"的出現,與人們對"創傷"對遠古記憶尤直接關聯。弗洛伊德在晚年對收官之作《摩西與一神教》中,提出了一種離經叛道的經典闡釋:摩西不是猶太人,而是埃及貴族;公元前1350年,阿蒙霍特普四世去世後,摩西煽動客居埃及的猶太人走出迦南荒野,期望收拾殘局,重振埃及古老的太陽神一神教崇拜之雄風,卻不料在中途被嘩變的猶太人殺死;經過漫長的潛伏期後,堙埋的記憶蘇醒過來,摩西傳說潛移默化代代相續,猶太民族終於將耶和華變成了摩西神;摩西形象成為院士父親的形象,而猶太人因為他們的弒父行為,終身籠罩在負罪感裡面。弗洛伊德認為,這是猶太人流離失所、處處遭受排擠的首要原因。由此涉及的創傷經驗,據弗洛伊德解釋,這是人們在幼年經歷過、後來又忘卻的強烈印象,經過漫長的潛伏期,通過"創傷固戀"(fixation of trauma)和"重複強制"(repetition-compulsion)機制,被整合進"自我",形成持久性格特徵。原始的創傷事件或者不時突然襲上心來,令人欲罷不能;或者被噤若寒蟬,構成防禦反應,以強迫性特徵排斥外部世界,最終走向瘋狂。按照當代"創傷批評"領軍人物卡魯斯的闡釋,弗洛伊德表明,在人們心理生活中,存在一種超越了快樂原則的強迫性重複衝動,時時無端襲來。這便是所謂的"創傷神經機能症"。弗洛伊德對於猶太文化的創傷性理解,正是生成症它一次又一次與世界範圍反猶主義的不斷對抗中。所以,弗洛伊德會不遺餘力,來論證摩西的謀殺不是孤例,而是人類遠古歷史上兒子反叛弒父的無意識再現。甚至嗣後基督教中耶穌被殺後反客為主,取代上帝地位,也被認為總是讓人想起這一段血淋淋的俄狄浦斯創傷經驗。它如影隨形,永遠追隨着人們;這在科學獨大、人為物役的現代社會,尤其如此。 段落標題: 1. 摩西是埃及人 2. 摩西之死 3. 創傷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