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 Author
- 羅衛東
- Title
- 政治與學術之間:亞當·斯密形象在中國的變遷
- Journal Name
- 南國學術
- Pub. Info
- 2016年10月20日, 第6卷第4期, 第542-551頁
- Link
- https://cchc.fah.um.edu.mo/wp-content/uploads/2018/01/02_Luo-Weidong.pdf
- Keyword
- 亞當·斯密;《國富論》;《道德情操論》;市場經濟;意識形態
- Abstract
- 如果說從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嚴復譯介《國富論》到1949年的近半個世紀裡,亞當·斯密在中國是被作為指導西方國家走向富強之路的主要導師來看待的話,那麼,自1949年開始,亞當·斯密在不同時期、不同政治背景下,獲得了完全不同的評價,經歷了不同的形象轉換。第一個階段是1949—1978年,中國人以馬克思著作中關於亞當·斯密的論述以及蘇聯學術界關於亞當·斯密的主流認識作為指導來認識亞當·斯密,帶有十分明顯的意識形態色彩。他被定位為馬克思主義三大來源之一的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創始人,是勞動價值論的先驅。第二個階段是1979—1994年,中國學術界從市場化改革的要求出發,解讀亞當·斯密的著作,注意力集中在《國富論》一書,特別是"看不見的手"的命題,把亞當·斯密理解為經濟自由主義思想體系的創始人和理論旗手。第三個階段是1995年至今,隨著《道德情操論》第一個中文譯本出版,中國學術界開始注意到亞當·斯密的倫理思想以及更加宏闊的社會思想,關注《國富論》與《道德情操論》之間的關係,圍繞"亞當·斯密問題"嘗試對亞當·斯密的思想體系進行整體性把握和理解。在這個階段,亞當·斯密思想對社會科學的一般意義逐漸被揭示出來,逐步呈現出亞當·斯密作為蘇格蘭啟蒙運動主將和近代世界最重要的總體性思想家的形象。由於亞當·斯密的思想在中國容易受到社會思潮和意識形態的左右,其真實面貌一直未能得到清晰的呈現,因此,近十年間中國學術界關於亞當·斯密思想的研究呈現如下趨勢:逐步擺脫傳統意識形態的影響,返回到亞當·斯密的文本,着重於對其真實思想的解讀,進而對亞當·斯密的認識不斷深入、全面和準確。未來中國學術界有必要聚焦於亞當·斯密思想體系與儒家人文主義的比較研究,在此基礎上深化相互之間的認識,尋求學術創新的新方向。 段落標題: 1. 1949—1978年:勞動價值的思想先驅 2. 1979—1994年:現代自由市場經濟理論體系的創立者 3. 1995年至今:經濟理論主義思想的重要代表 4. 亞當·斯密未來形象之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