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卓新平
Title
"人類命運共同體"觀念的中西比較
Journal Name
南國學術
Pub. Info
2019年1月20日, 第9卷第1期, 第149-156頁
Link
https://cchc.fah.um.edu.mo/wp-content/uploads/2019/11/12.-%E5%8D%93%E6%96%B0%E5%B9%B3.pdf
Keyword
人類社會;命運共同體;大同世界;中華民族
Abstract
共同體存在是人類發展的基礎,這在中西歷史中都形成了共識。中華民族在歷經種種經驗教訓後得以形成其社會共聚及精神同存的特色,即多元一統、多族共和,在民族及其文化共在上體現出天容萬物、海納百川的性質。在這種共同體存在的努力中,中華民族得以共存的智慧就在於求同存異、聚同化異,縱令各自根本不同也要守住和合的底綫。正因如此,中國歷史發展中纔會出現過多民族共同體、多區域共同體、多種政治制度共同體、多元經濟形態共同體、多社會階層共同體、多宗教或信仰共同體等等。中華民族"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共同體"意識、以"天下"觀來追求"大同"所形成的稟賦,反映出中華民族精神、文化軟實力的核心因素,也是給世界共存提供的寶貴經驗。而西方思想界的傳統是,強調人與神的共在,世人應與上帝形成神聖的共同體存在,故而有着一種超然、超越的維度。所以,在西方文化中,維繫社會共同體的基本原則就是這種"契約精神",並且宗教成為這些共同體的精神支柱和希望依屬。中西方社會在共同體認知上的差異是,中國傳統的"柔性"文化主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認為這是可以探索的"共同價值";而西方價值則有着自我神化的強求,其"己之所欲,施之於人"的觀念體現出其"剛性"文化的強迫、擴張,給人咄咄逼人之感。在"全球化"時代,世界的發展以及是唇齒相依、彼此難分、存亡同構,需要從以往最大化的利益共同體走向共享未來的命運共同體。對比中國的多元整合觀與西方的社會契約觀,其"和合精神"與"契約精神"需要對話,"柔性文化"與"剛性文化"亦必然互補,以一種責任感、使命感來推動今天文化多樣性中的和平共聚,團結大眾共同來描繪人類"文明共和"的勝景。 段落標題: 1. 中華民族"共同體"觀念的發展 2. 西方"共同體"觀念的發展演變 3. "人類命運共同體"觀念共構之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