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陳翠華;楊雨薇;鍾嘉盛
Title
從UNESCO申遺之標準探討澳門歷史遺跡的價值與發展:以沙梨頭土地廟為例
Journal Name
濠鏡
Pub. Info
2021年12月, 總第30期, 第27-42頁
Keyword
澳門歷史遺產;土地廟;身份認同
Abstract
澳門歷史遺產數量不少,雖然具有可開拓的歷史文化價值,然而活化應用層面上,仍有相當一部分遺跡尚需深入發掘和探索,比如沙梨頭土地廟正是其中一個代表。本文梳理沙梨頭土地廟的歷史脈絡及文化特徵,分析其在特定的時代背景和所在的地理位置上,扮演著甚麼角色;套用UNESCO申遺的標準,探討其社會意義和價值;最後,參考了內地及本澳的相關例子,提出四項保育活化思路,作為沙梨頭土地廟未來推廣發展的方向。透過如上方式,我們發現沙梨頭土地廟每一期的發展與澳門社會現代化進程呈現相對應的變化,在不同的視角上,還可以找到它呈現文化共存和民族自信的一面,暗示了在沙梨頭村居住的華人的身份認同。 段落標題: 1. 前言 2. 正文 2.1. 沙梨頭土地廟發展歷史 2.2. 沙梨頭土地廟簡介 2.2.1. 建築風格 2.2.2. 供奉神祗 2.3. 沙梨頭土地廟價值和意義探索 2.3.1. 集合三種土地信仰模式於一身 2.3.2. 反映澳門社會現代化進程 2.3.3. 為澳門曾經有過的活動或事件提供一個佐證 2.3.3.1. 社學 2.3.3.2. 神功戲 2.3.3.3. 廟醫 2.3.3.4. 社團文化的早期形態及現代轉型 2.3.4. 身份認同 2.3.5. 呈現文化共存和民族自信 2.4. 申報 2.5. 保育及宣傳 2.5.1. 現有方案 2.5.1.1. 現存土地信俗活動 2.5.1.2. 文化推廣及公眾參與 2.5.2. 未來的保育和活化設想 2.5.2.1. 互動文創產品 2.5.2.2. 打造固定文化體驗空間 2.5.2.3. 對學生群體的推廣 2.5.2.4. 結合表演藝術 3. 結語 附圖: 1. 永福古社和永福亭石柱結構耐抗風潮 2. 水月宮的多尊觀音奇像 3. 第二種形式:已具備人格化、具象化、仙階化的土地公婆形象 4. 原始形式,大石上“永福古社”石刻 5. 第一種形式:一坊設立一社稷壇 6. 第三種形式,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位於門口角落處,外形較為簡陋但更便攜的土地神位 7. 社學石匾 8. 土地廟土地誕演戲酬神 9. 《澳門憲報》原文 10. 中文意譯 11. 廟內乾隆五十四年碑 12. 在《澳門五百年》一書中展示17世紀末澳門區域分佈2,本文以紅圈標示沙梨頭土地廟所在地,可見該區域呈現文化兩極化,葡人和華人居住區十分靠近,中間隔著城墻,葡人住區那端有花王廟,而華人村則是沙梨頭永福社,甚有分庭伉禮之勢,沙梨頭土地廟對中華文化傳統元素的保留,充分展現了民族自信。 13. 2021年的沙梨頭土地廟的土地誕 14. 廟宇遊蹤現場活動設置 15. 連通土地廟和白鴿巢公園的小徑 附表: 1. 沙梨頭土地廟重大發展時刻 2. 不同土地信仰形式同集於沙梨頭土地廟 3. 社會現代化進程 4. 土地廟演變與社會發展的聯繫 5. UNESCO申報條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