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李業飛
Title
青洲島物業變遷史實
Journal Name
文化雜誌
Pub. Info
2020年, 總第110期, 第18-40頁
Link
http://www.icm.gov.mo/rc/viewer/pdf/10110
Keyword
青洲島;物業;變遷;耶穌會;軍事;保育
Abstract
青洲島物業變遷的史實,歷四百多年之久,內容豐富,值得文遺保育。1603年天主教傳教士(耶穌會)踏足青洲島後,葡萄牙和教會曾與明朝、清朝多次發生物權爭端。明王朝曾豎碑立傳,言明青洲島為國土。自1759年在葡萄牙的耶穌會被趕出葡國後,不出幾年(即1766年),青洲島物業變為“私人”。1828年3月,天主教修道院反購青洲島物業。由1828至1886年的58年間,清朝與葡國對青洲島的物業爭奪仍然沒有中斷。1886年以後,青洲島又出現了修築海堤及填海造地,成為陸連島,於1923年起駐軍。但對青洲島物業的紛爭仍不斷,留下暗湧。 段落標題: 1. 前言 2. 1603年前的青洲島 3. 1603至1828年青洲島的物業 3.1. 1603年傳教士踏足青洲島 3.2. 1606年耶穌會在青洲島被趕 3.3. 1622年耶穌會在青洲島再被趕 3.4. 明朝豎碑立傳——言明國土 3.5. 1759年耶穌會被趕出葡萄牙 3.6. 1762年逮捕澳門耶穌會會士 3.7. 1766年青洲島的私人物業 3.8. 1813年後的青洲島的物業糾紛 3.9. 1828年修院購回青洲島的物業 4. 1828至1886年的青洲島物業 4.1. 香山縣令致函澳門檢察官 4.2. 青洲島上中國第一個水泥廠 4.3. 1890年修築青洲海堤 5. 1886年後的青洲陸連島 附圖: 1. 青洲山景(李葉飛攝,2016年2月7日) 2. 青洲山圖(圖片來源:《澳門記略》上卷,第四頁) 3. 1828年有關青洲山物業登錄的手寫葡文部分資料(見澳門物業登記證明書,李業飛複製提供) 4. 有近二百年歷史的古舊修道院,曾為天主教神職人員的度假別墅,具典型的南歐建築風格。(李潤廣攝,2002年) 5. 天主教澳門教區以9500萬港元出售青洲山物業(李業飛複製提供) 6. 澳葡政府物業登記局的文件是在1886年5月19日補辦登錄1828年3月15日的青洲山物業申請,內容為2000澳門元購買的物業。(李業飛複製提供) 7. 據青洲居民說,這座殘留建築物是水泥廠遺址部分,他們孩童時曾來這裡領取救濟米、救濟麵粉。(李業飛攝,2016年3月) 8. 從青洲山文遺地圖看澳門北區“市肺”(文化局宣傳海報) 9. 葡兵駐守青洲山年代,居民要向葡人申請圓銻牌才能出入禁區。(李業飛蒐集) 10.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當地居民要申請“難民證”。(李業飛蒐集的資料及照片) 11. 當值的警察核對原申請人的證明(俗稱“人情紙”或“行街紙”),居民方可進出禁區。(出入境證正面,李業飛蒐集) 12. 當值的警察核對原申請人的證明(俗稱“人情紙”或“行街紙”),居民方可進出禁區。(出入境證反面,李業飛蒐集) 13. 青洲山的“2506號”地段,即青洲河邊馬路14-17號,當年屬教會之物業,卻一度成為軍事禁區。地籍圖粉紅色部分為2506地段。(2011年2月20日澳門土地工務運輸局公佈《青洲都市化整治計劃》第31頁) 14. 圖形小碉堡的槍口朝着珠海灣仔(舊稱對面山),該碉堡在2018年3月才被發現。(李業飛攝,2018年3月) 15. 在神秘的軍事用地上,位於東北面的碉堡於2006年被炸後,興建高層社屋。這已是無法挽回的軍事文物遺跡。(陳鳳攝,2006年11月) 16. 在青洲山建有堅不可摧的碉堡(李業飛攝,2018年3月) 17. 碉堡內有編號為VA-32的標識(葉永康攝,2016年) 18. 從地上的“漢堡包”碉堡到山頂上的軍事設施(李業飛攝) 19. 1974年底葡軍撤離澳門(《澳門日報》,1975年12月31日) 20. 2018年4月3日,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向傳媒宣佈青洲山有碉堡等軍事設施逾十個,證實山上存在不少大型軍事碉堡等建築物,並繪製了軍事設施分佈位置圖。(李業飛複製提供) 21. 青洲山已發展成為青洲區的一部分(航拍全山,陳顯耀攝,2018年12月20日) 22. 青洲山南面向着筷子基的青洲尾,建有海關大樓和碼頭。美麗的青洲山將會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新景點。(李業飛攝,2020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