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張寶明
Title
人類命運關懷的歷史存照——"科學與人生觀論戰"百年回眸
Journal Name
南國學術
Pub. Info
2021年4月30日, 第11卷第2期, 第207-221頁
Keyword
科學;人生觀;心;物;人文;全種萬世
Abstract
"科學與人生觀論戰"也稱"科玄論戰",是中國近現代思想史上一次空前的激戰。這次論戰的意義,並不在於雙方論點的合理與否以及結果誰佔上風,而在於參戰者共執的深層底牌所發揮的支援作用。剖析論戰的思想譜系不難發現,"爲全種萬世而生活",乃是"科學派""人生觀派""唯物史觀派"共通的理想信念支撐。在這一終極關懷的大纛下,儘管陳獨秀、胡適之間有着"唯物的歷史觀"與"自然主義的人生觀"的根本分歧,但兩人觀念差異的背後卻深藏着立足點的趨同性。追逐科學潮流的他們,在"科學"之客觀性上達成共識,都無條件地承認"物質"的優先地位。同時,不可忽視的是,"人"自身的問題始終作爲一支潛流隨科學潮流奔騰。在這之前,"五四"時期的東西文化論戰,尤其是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學衡派"與"新青年派"的"文白之爭",已潛存了人文與科學之緊張,爲"科玄論戰"作了思想上的鋪墊。"學衡派"以"人文"與"人道"爲理論支持針對"科學主義"的泛化、"浪漫主義"的偏執以及"武斷專學"之學風進行口誅筆伐,從學理上將此前的"科學""民主"倡導者的名實不符反復抽打。"文白之爭"訴說着的"人文"與"人道",無非是以另一種形式向世人告白:個人的權利與社會的權力不是兩張皮。"科玄之爭"所解讀的,正是對"文白之爭的接續。在"個體"與衆數"關係命題中,這一個牽動"主觀"與"客觀"兩大因素並撕扯古今中外一切學者心弦的"學問"。流佈在文章中的"心"與"物",又可以統稱爲"我者"與"他者"的關係,是新文化運動以來各種論爭所圍繞的中心。而追求"物心兩面的改造""靈肉一致的改造"則道破了"五四"知識分子從"德先生""賽先生"走向唯物辯證的心路歷程。儘管"我"與"他"一方面糾纏不休,卻也在另一方面共存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