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丁爲祥
Title
孟子的精神世界是如何確立的?——兼論孟子對墨家思想的繼承、扭轉和拓展
Journal Name
南國學術
Pub. Info
2020年11月, 第10卷第4期, 第628-637頁
Keyword
孟子;儒墨融合;天之所與;我固有之;人禽之辨
Abstract
孟子是儒家心性之學的開創者。其開創儒家心性之學的思想根源固然在於以孔子爲代表的儒家"天人合一"觀念,但其實現的動力則在於墨子關於人倫文明的震古鑠今之問。即作爲人倫文明,如何防範"親疏尊卑之異",如何實現人與人、家與家、國與國之間的真正平等?如果以墨子的語言來表達,那就是如何實現"愛人若愛其身"、實現"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實現所謂"強不執弱,衆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傲賤,詐不欺愚"的真正平等?墨子這一問,既是其"背周道而用夏政"的原因,也是孟子不得不"辟楊墨"的原因,因而同時也就成爲孟子思想體系所以形成的推動力量。所以,在孟子的思想中,也就包含着儒家心性之學所以成立之前提、基礎及其根本依據。站在這個角度,從所謂"天之所與"到"我固有之",就可以視爲孟子哲學之本體論前提與宇宙生化論基礎;而從"人禽之辨"到"羞惡之心",又代表着儒家人倫文明所以確立的精神地基;至於"盡心則知性知天",则不僅表現着孟子的理想追求與人倫文明之歷史與歷時性統一,同時也代表着孟子從人倫現實出發的天人合一追求。當然,這一追求,同時也就表現着孟子本體宇宙論與人生修養論在不同歷史條件、不同時位基礎上從相對走向絕對的統一。孟子對墨家思想的這一改造,既涉及儒墨之同,又涉及其相互之異。其一,作爲儒墨之同,可以說兩家的努力方向是基本一致的,但墨子表現得過於急切,並希望畢其功於一役,而孟子則將墨子人與人之當下平等置於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架構下,從而既認同做人資格上的人人平等,又承認人在現實中的種種差別,這就拓展了人倫世界的立體性。其二,孟子扭轉墨家的"法儀"標準與"尚同"觀念,並將其改造成"大匠不爲拙工改廢繩墨,羿不爲拙射變其彀率。君子……中道而立,能者從之",這就不僅承認了人與人的現實差別,而且也拓展了人倫文明的多重維度及其表现的多樣性。其三,由於墨子追求人與人的當下平等,因而反倒促成了一種強烈的工具意識與專制色彩,而孟子則將其扭轉爲一種自本自根的超越追求精神。 段落標題: 1. 墨子的永恒之問 2. "天之所與"與"我固有之" 3. "人禽之辨"與"羞惡之心" 4. "盡心則知性知天" 5. 孟、墨的"同"與"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