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張節末
Title
中國"比興"美學的源與流
Journal Name
南國學術
Pub. Info
2020年4月30日, 第10卷第2期, 第281-289頁
Keyword
比興;類;並置;美學;起源;流變
Abstract
摘要 : "比興"是中國詩學、美學的一個結構性概念。中國古人很早就運用"比""興"的規則來看世界和看自己了。但是,今人對它的研究仍存在一些問題。其中,最核心的有兩個:一是把"比興"視爲中國詩學最基礎的概念,視爲中國詩學或中國美學之源。二是不少詩學史專家把它作爲通史甚至是建立通史的核心概念。這樣一來,"比興"就既成爲中國古代詩學的源,也成爲流。這是需要商榷的。因爲,其一,從源上看,"比興"的思維結構,源於古人關於世界的"類"的關聯式思維方法。當"異類不比"的比類原則發生鬆動,類的關係被虛化,兩個根本不同的類就可以被放在一起,其間發生某種聯繫。這樣,就產生了"並置":兩樣東西一個虛一個實,互相之間本來沒有因果關係,卻被放在了一起,讓人們不假思索地以爲,似乎世界本來就是這樣聯繫起來的。顯然,兩樣東西之間有一個非因果的未知的聯繫法則。就史前的中國人而言,"類"之間的關係或許與不那麽強調邏輯的天人合一關係是二而一的。所以,"比"或"興"就是基於"並置"的或大或小的結構變形,"並置"是"比興"的源頭。順着這個源,去循迹比興的發展和變遷,纔有利於把握早期詩學發展的核心及其變形。其二,從流上看,它依託於特定的歷史時空,在發展中呈現出階段性。"比興"是先秦古人"比類"思維方式的體現,誕生於春秋戰國時期,成型於漢儒之手,但卻遭到漢末魏晉"緣情"詩學的衝擊,被新生的"物感"審美經驗改造並取代;當玄學影響詩學之後,它更無立足之處,"比興美學"也就完成其歷史使命。因此,"比興"並不存在一個直綫不斷向前的歷史,而衹是中國美學或詩學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一段。在中國詩學史上,它更多地表現爲一個佔有某些詩學史段落的、其內涵和定義在不斷變化的重要概念;在某些特定的史段,它的內涵甚至很難捉摸和界定。所以,不能把"比興"作爲貫通中國美學史或詩學史的紅綫,也不宜拿"比興"概念來建構一部詩學史。 段落標題: 1. "比興"的早期起源 2. 作爲世界觀的"類"與"比類" 3. 作爲斷代史的"比興"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