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 Author
- 張法
- Title
- 中、西、印思想的本體論比較 : 以"道""Being""Brahmam"爲例
- Journal Name
- 南國學術
- Pub. Info
- 2020年4月30日, 第10卷第2期, 第206-215頁
- Keyword
- 中西印哲學;道—Being—Brahmam;概念—世界—個物
- Abstract
- 摘要 : 世界衹有一個,但中、西、印的哲人身在天地間,得出的關於宇宙本體的思想卻不同。中國是從日月星運行之道進入天地互動之道,去理解個物、類物、世界整體的性質,形成"道"這一本體概念。西方是從確定認知的"是" 開始,達到個物、類物、世界整體的本質,形成"Being"(有-在-是)的本體概念。印度的本體概念"Brahmam"(梵),有一個從原始之靈到早期文明之神到"軸心時代"的理性演化,但保持了本體爲"空"、現象爲"幻"的基本結構。三大哲學的不同起源和定型,形成了在世界本體上的語彙不同、內容不同,以及對世界個物的性質、整體的性質在認識和理解上的不同。面對時空中的個物,中、西、印通過對三維空間和一維時間的不同取捨方式和不同組合方式,將其與個體的性質認定關聯起來,建構起了三種關於個物的符號世界。當中國建立起四維時空的"事物"觀時,走向了關聯天地的"中和"之路;當西方建立起三維空間的"物體"觀時,走向了明晰求"真"的執着之路;當印度建立起一維時間的"幻物"觀時,走向了"幻"中求"空"的"解脫"之路。在西方思想升級到現代物理學之時,在量子論的微觀世界和相對論的宏觀世界,個物是四維的,似乎與中國人的思想契合;但中國人的四維事物是以中觀層面進入達到宇宙整體之後,以虛實隱顯的方式組合起來的,二者在實際上和本質上都有差別。當西方思想進入到量子論之時,"誇克"是不能用實體去定義的,甚至不能用虛實相生去定義,這時,印度的現象爲幻,顯出其認識論上的意義,而幻後面的空也顯出本體論上的深邃。當然,從量子層面看中觀世界的現象,與印度從中觀層面一維時間與物體本性的關聯,然後進入到宇宙整體去看芸芸眾相,又極不相同。 段落標題: 1. 'Being""道""Brahmam"三大概念之比較 2. 世界在中、西、印思想中是怎樣設定的 3. 個物在中、西、印思想中是怎樣被認知和確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