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張俊
Title
華夏宗教:傳統與賡續
Journal Name
南國學術
Pub. Info
2020年7月30日, 第10卷第3期, 第508-521頁
Keyword
華夏宗教;儒教;基本信仰;祭祀;普化宗教
Abstract
摘要 : 中國自古便存在一個基本宗教信仰傳統。然而,近一百多年來,由於受到西方宗教觀念的影響,以及國勢衰微造成的文化自卑心理作祟,使得國人的基本信仰傳統被遮蔽,"中國無宗教""中國人無信仰"等謬說大行其道。事實上,在傳統中國社會,宗教因素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中華文化無論雅俗皆受其影響。因此,在傳統中國社會幾乎看不到沒有信仰的人,就算有少數人自認不信鬼神,卻也罕見他們公然反對敬天祭祖與崇拜聖賢。華夏民族的基本信仰體系形成於商周時期,可以簡稱爲"華夏宗教"。儒家佔據國家意識形態主導地位後,成爲華夏宗教的擔綱者。華夏宗教以祭祀爲中心,祭天地、祭鬼神、祭祖先、祭聖賢、祭日月星辰、祭山川風雷,這些活動支撐起華夏民族的信仰,也支撐起了華夏文明。所以,以祭禮爲中心(非以崇拜對象爲中心)的華夏宗教是中華禮樂文明的基礎組成部分。禮樂文化,固然有其人文化、道德化、理性化的一面,但其根基仍然是一種宗教祭祀文化。華夏宗教除了國家祀典認可的祭祀外,還有無數於灰色地帶的神衹崇拜彌漫於地方社會的公共祭祀與私人祭祀活動中。華夏宗教兼顧國家宗教和民間宗教,擁有一個以"天命"(天道)爲其最高信仰的多元神衹體系,天、神、人、鬼乃至妖魅皆可成爲祭祀對象。華夏宗教崇尚血祭,因此區別於崇尚素祭的其他中國宗教。華夏宗教是一種相對於"制度宗教"的"普化宗教",其神學、儀式、組織都高度依附於世俗宗法社會,與世俗政治制度和社會生活高度融合。華夏宗教塑造了中國人的基本信仰。其他宗教,都衹能在中國人的信仰領域充當這個宗教傳統的結構性補充,而且或多或少必須以其爲信仰基礎。儒家退出國家官僚與文教體系後,華夏宗教自然衰落。恢復華夏宗教的民族信仰正統地位,最重要的意義或許在於以其"普化宗教"的內在属性涵化規約各種"制度性宗教",避免其成爲高度競爭性、排他性的宗教組織力量甚至社會政治力量。 段落標題: 1. 引言 2. "中國無宗教"說何以流行 3. 學術界對"中國無宗教"說的批判 4. 華夏宗教的起源 5. 儒家:華夏宗教的擔綱者 6. 華夏宗教與道教、佛教的關係 7.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