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張俊
Title
儒耶終極信仰該如何比較 : 與謝文郁教授商榷
Journal Name
南國學術
Pub. Info
2018年7月, 第8卷第3期, 第429-445頁
Keyword
天命;上帝;儒家;基督教;敬仰;信仰
Abstract
摘要 : 以“敬仰”與“信仰”來區分儒家與基督教的宗教意識,值得學術界深入探討。與基督教的上帝信仰相比,儒家的敬畏或敬仰天命,必須認真分析,畢竟《中庸》所謂“天命之謂性”與《尚書》《詩經》所謂“天命靡常”不是一種“天命”,《論語》所講的“畏天命”與《尚書》《詩經》所講的“畏天”也不是一種“敬畏”。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天命”概念內涵豐富,既可以指神性之天的命令,指統治者的政治天命,也可以指內在化的先天稟賦,還可以表示塵世君王的意志與命令、個體宿命乃至自然規律等等。在西方基督教傳統中,是無法找到一個能夠與之對應的“天命”概念的。“天”在基督教文化中衹是神的創造物,而非神自身,所以,基督教甚至也不能在最狹義的“神的旨意”這個含義上使用“天命”這個概念。這就決定了儒耶二教的終極性信仰比較,可以概括爲“天命觀”與“上帝觀”對比,而不能描述成“中西天命觀”的比較。要比儒耶二教相關信仰文化,首先需要對儒家宗教性的天命觀與人文性的天命觀作出區分。如果限定在宗教性的天命思想的比較上,基督教的“聖言”“啓示”“神的旨意”“天意”“預定”等概念是可以構成中西比較對話的基礎的。但就人文化、內在化的天命思想而言,儒家講的“敬畏天命”卻與基督教扞格難通。儒家內在化、道德化的天命,不能通過基督教那種自我否棄的“信仰”方式,衹能通過“存誠主敬”“盡心盡性”,以內在超越的方式去體認。它彰顯的是生命的主體性原則。就這個維度而言,儒耶信仰文化可以簡化爲向內求與向外求、自力與他力的區別。另外,信仰根本不是一種認識活動,其本質是一種生命實踐,是對終極實體的超知性直觀或直接體認。而且,無論儒耶,敬仰或信仰都不能化約爲情感。情感也不屬於認識活動,情感屬於生命體驗的活動,屬於實踐主體。 段落標題: 1. 導論:中西“天命觀”比較的意義 2. 中國或儒家的天命觀辨疑 3. 基督教的“天命觀”及中西比較辨疑 4. 儒耶信仰文化的區別 5. 面向終極實體的“情感”:認識抑或體驗 6.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