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丁爲祥
Title
發生•解讀•詮釋 : 中國儒學主體生存向度的追尋與前瞻
Journal Name
南國學術
Pub. Info
2015年10月, 第5卷第4期, 第118-129頁
Keyword
歷史;具體發生;人類學與社會學;解讀與詮釋;傳承
Abstract
摘要 : 探尋儒學在歷史上的發生、發展及其特色,既需要從主體生存向度追根溯源,又需要從儒學之所以成爲儒學的基本特徵上進行反思。從主體生存向度對儒學進行追溯,首先需要面對的就是“歷史”;不過這裏的歷史還不是前人關於歷史記載的文獻,而是人們的歷史觀念。從一定的歷史觀念出發,又必然會涉及歷史中的兩個不同層面,即作爲歷史事件所提供的經驗知識層面與具有一定超越性意涵之所謂“經”的層面;因而,寓“經”於“史”以及據“史”以解“經”,也就成爲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但從客觀歷史出發,則又必然會涉及三個不同層次的發生,這就是“人”的生成、“文化”的生成以及作爲兩者之具體統一的“經典”之生成。這一過程雖然發生於歷史,卻並不是歷史事件的簡單積纍,而是一種不斷拓展、不斷超越的過程。面對這一具體發生包括前人所不斷解讀與詮釋的歷史,西方的人類學、社會學與解釋學不僅能夠爲人們提供一定的人類文明與社會發展的一般坐標,而且還可以幫助人們分清歷史文獻中古人關於事件之歷史性解讀與價值性詮釋的不同內容。解讀與詮釋是人文學研究中兩種相互滲透、相互支撐的不同方法:解讀一般指向對歷史事件之客觀性還原,而詮釋則涉及對事件之價值與意義的叩問和闡發。由於解讀與詮釋不可分割的特點,因而兩者的倂用既會造成一定的歷史遮蔽,同時也會顯現出某種以今釋古的成分,但祗要能夠分清兩者的不同作用,也就可以用按圖索驥的方式層層還原,並通過對前人詮釋的再解讀以澄清歷史的真相。概觀儒學從無到有的發展歷史,主體性精神以及其解讀與詮釋的倂用也就構成了人們所面對的儒學史;而對傳統文化的主體繼承精神,則既是儒學所以生成、發展的內在動力,同時也應當成爲人們走向未來的資糧與精神底氣。 段落標題: 1. “經學”與歷史“記憶”之關聯 2. 中國儒學的發生學進路 3. 社會學方法對儒學研究錯訛的修正 4. 儒學的解讀與詮釋 5. 儒學的傳承及其未來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