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高玉
Title
漢字簡化思想:百年歷程及其反省
Journal Name
南國學術
Pub. Info
2015年10月, 第5卷第4期, 第87-98頁
Keyword
漢字;繁體字;簡化字;漢字改革
Abstract
摘要 : 從清末一直到1980年代,中國人對於漢字漢語的認識有很多誤區。在清末的觀念是,中國科學落後、教育落後、文化落後、國民素質差,都是漢字繁難造成的,是漢字不能表音從而漢語文言不一致造成的;認爲西文學起來容易,幾乎不花什麽時間就可以掌握,運用起來也非常方便。到1950年代,繼續探索漢語拉丁化,推廣漢語拼音新文字,認爲中國語言應該走世界大同之路。1980年代電腦興起後,漢字在輸入中遇到難題,漢字再次被懷疑。簡化字就是在這些語言觀、漢字漢語觀的背景下產生的。儘管簡化字不是清末纔出現的,1950年代制定並推行的簡化字大多都是有歷史根據的,專家學者憑空造出來的字並不是很多,但問題是,古已有之的簡化字一直沒有取代“正字”,更沒有廣泛地通行,如今強行廢除正字,通行的俗字、手頭字、草書楷化字、破體字、生造字等,很多不符合漢字的六書原則,不能根據字形望文生義,實際上比正字更難識、更難記,強行“轉正”爲印刷字、正字是有違其本性的。作爲“字思維”文字,漢字簡化之後,“字思維”被破壞了,漢字表意體系被弄得不倫不類,雖然在書寫上簡便了一些,但意義區分卻更複雜了,很多規律被破壞了,學起來並不比繁體字容易,意義識別祗能靠死記硬背。不僅增加了中國人的學習負擔,也不利於漢字和漢語的國際化。世界上有很多共同體,語言共同體是更深層更穩固的共同體。語言的書寫具有約定俗成性,共同體的成員更改文字須得到其他成員的認同,並且相約一起更改纔行。雖然中國內地在漢語共同體中是主體,但漢語在共同體的其他成員都不使用簡化字,久之會造成漢語共同體的撕裂,對大中華也是一種傷害。漢字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最大問題不是筆畫太多,而是異體字太多,有些寫法相差很大,這纔是漢字學習的最大負擔。倘若1950年代選一種流行最廣、最能爲人們所接受的字作爲標准字,整理出一個分級別的通用字表,然後借助行政力量推行,其效果會比推行簡化字要好。歷史已經走到反思簡化字、考慮統一規範使用繁體字的時候了。